%%%子曰:“兴于诗①,立于礼,成于乐。”
①兴于诗:《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毛诗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孔子说:“人的心智情操由诗来启发兴起,通过礼来立行于世,通过乐得以最终养成。”
本章又一次见到孔子对诗教的重视,同时孔子又重礼乐之化。后世诗学不能做到诗无邪,不尽正,而礼乐文化也沦丧,几乎到了无存的地步,而孔子也就只留在了语言文字之间,只是一个符号了。
孔子倡导六艺之学,诗、书、礼、乐、易、春秋,以这些作为教导弟子的内容,后人概括孔门学问有“言在《论语》,行在《孝经》”之说,孔子重视诗教、礼教、乐教,这在《论语》中有明显的痕迹。
本章,诗、礼、乐并言,旨在讲为政的方法,是讲以诗教来兴发民志,并从中得观民风,考察世风和基础的民意民情,然后依此基础制作典章,建立法度法规礼仪制度,最后再用乐和于民风之中,使成习俗。
这是观风施政、移风易俗的为政方法,是君子居于一方,对于这一方的百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遵循的章法。
孔子杏坛讲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