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⑤乎?”
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én身)字子舆,生于公元前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②三省:省(xǐng醒),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③忠: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④信:信者,诚也,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⑤传不习:传:“受之于师谓之传,指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曾子说:“我每天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孔子十分重视弟子们的道德修养和崇高人格的培养,并把它列为儒家思想的首要任务。强调自我反省,自我觉悟,自我修养,自我超越。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观的塑造方面,提倡自我反思,自我发问。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觉地道德意识和价值观。我们经常说有思维的高等级动物,它之所以区别其他的动物,就是人有思维和直觉意识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人能在自然世界里开辟出一个心灵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和文化的世界。人生的目的是自觉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要总是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你该做的,不要总是思考该做和不该做。不要总是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认为眼前的事情合乎道义,合乎自己初衷,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是一种心灵的回馈。一个人要实现自我的超越,不能限于现实的自我,而是站在超越自我的高度,不断地反省自我。要经常扪心自问,我做的对不对?我做错了什么?我要改正的是什么?我的为人处世会不会伤害到他人?不断地设想,不断地顿悟。更新自己的想法,塑造自己的心灵。忠一般都和恕联系起来用,是指臣对国君要孝忠、尽忠。在这里指的是为人做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为人谋事策划事情,不但要忠诚,而且要有始有终,竭尽自己心力。为人谋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人谋,二是为己谋,道理是一致的,就是说为人和为己要如出一辙。以事相谋,一定要仔细思量,善事则做,不善之事不做。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在原则上,在根本的信仰上要基本一致。“信”是诚信,相信、可信之意,没有忠,何谈信,没有信,何谈诚。《礼记.祭义篇》曰:“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位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