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不孝有三五后为大”都脱口而出那么对于其他两个不孝了解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谈论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相传,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历来存在着争议。孟子对此事进行评价,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翻译成现代文应该是:不孝的行为有许多种,没有为家族留下香火最为不孝。舜没有告知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为家族留下香火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知父母比较好。。
1、“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意思是一味的听从父母之言,父母有错也不提醒劝说,让父母处于不义之地,这是一种不孝。
从《孝经》中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赵岐所分析孟子所说的不孝和孔子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意思是家境穷困,父母年岁以大,自己却不去当官拿俸禄来孝顺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意思为不娶妻生子,不延续香火,这是第三种不孝。
对于第三条,不少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给人们强加的枷锁。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不结婚,都不生孩子,人类家庭还能继续传承吗、我们不排除在古代,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跟多的人劳作、当兵。可这点确实符合了自然的规律。孔子是很精通《易经》的,人更三圣,世更三古。《易经》就是一本揭开宇宙自然规律的书。孔子赞《周易》,为《易经》写了一本《易传》,成为后世读《易经》必读之书。结婚生子是自然的规律,任何反自然都是不应该的。正因为这样,孟子也许才会说无后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