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调心图》
宋石恪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
《番王礼佛图》
宋赵光辅绢本设色纵28.6厘米横.5厘米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赵光辅,活动于至年左右。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宋太祖朝为图画院学生,擅画佛像、人物、番马。此图画中国周边少数民族酋长、番王朝拜佛的形象。佛祖高坐莲台,诸番王作礼拜、贡献之状,服饰皆异域装束。
《蕉荫击球图》
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宋人名流集藻册》(见《石渠宝笈续编》)。签题苏汉臣作。古人中有见戏必题曰苏汉臣作,正像见牛必戴嵩、见马必题韩之类。故今改作无名氏。其作风正和陈宗训相似,故列于此。
《女孝经图》
宋佚名此图在艺术技巧方面,显示了典型的宋代风貌。流畅挺健的线条,准确洗链的造型,淡雅明快的设色,无疑是继承了李公麟以来的人物画传统,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画中仕女或端庄或活泼,画家都一一状写了她们的举止动态和面貌特点。
《蚕织图》
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厘米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将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帛的整个生产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该卷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用长房贯穿,每个场面下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全卷场面宏大,共绘七十四人,翁媪长幼,皆服宋装。图中人物的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桑树、户牖、几席、蚕具、织具等,富有写真写实之风。
《朝元仙杖图》
宋武宗元绢本墨笔纵57.8厘米横厘米美国纽约明德堂王季迁藏
武宗元(?—),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人。擅画佛道鬼神,学吴道子。北宋景德年末(),真宗营建玉清昭应宫,应募画工三千多人,最后,中选百人,分左右两部绘制壁画,武宗元任左部之长。此幅《朝元仙杖图》可能是宋初绘制寺观壁画的样稿。描绘道教神仙出行行列,画五方帝君和众仙去朝见道教最高天神元始天尊的情景。由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圆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等簇拥帝君自右至左前行。全卷本应为88名神仙,但此卷缺最后一名压队的神将,故画中现有了帝君、10名男性神仙、7名神将、67名女装神仙(包括玉女和金童),共计87名神仙。(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其构图与此相同,但缺最前一名神将,故所绘共计也是87名神仙。)帝君及男仙的形象端庄,神将威猛,众多的女装神仙则轻盈秀丽、曼妙多姿。
《纺车图》
宋王居正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6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憨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拙子,丹青有父风。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线条多用类似于周文矩的“战笔”,生动和谐。
《绣栊晓镜图》
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
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
《清明上河图》
宋张择端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期供职翰林图画院。这幅风俗画长卷,描写北宋都城汴粱(今开封)城乡间的社会风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全画首段画赶集的乡人和驮运的骡马向城里行进;中段画汴河,可看到逆水行船的艄公和岸上艰难前行的纤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大船将要穿过拱桥桥洞的惊验场面,船顶上的船夫急忙放下桅杆,船上的人使劲撑篙或用长杆抵住桥洞顶,桥上和邻船上还有不少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出主意;末段画市区繁荣街景,这里酒楼店铺杂陈,车马行人众多,仕农工商、僧道十医、三教九流、男女老少等神情姿态各异。
《十八学士图》
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厘米横.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世画家所亲睐。这幅《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只画其中四学士,正在对着画卷品头论足,四学士的举止神情各异,他们的童仆装束不同。有明显的界画风格。
《五马图》
宋李公麟纸本墨笔纵29.5厘米横厘米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李公麟(—),字伯时,晚年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擅绘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画。注重写生,又博取前人之长而有发展,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运笔如行云流水,善用线描多不设色,人称“白描”,对后世人物画影响很大。此画卷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佚名(应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前四幅上有宋代着名文学家和大书法家黄庭坚题笺记写马名、尺寸及产地,卷后有黄庭坚赞誉李公麟品德的跋语。此画中的马及牵马人,均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作品以遒劲秀雅的线描和适当的淡墨晕染,表现五匹毛色状貌各不相同的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比例准确,神完气足。
《听琴图》
宋赵佶绢本设色纵.2厘米横5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这意味着他本来不可能有机会成为皇帝,而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他所喜欢的文学、艺术创作或一心奉道。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天分,然而他最终成为皇位的继承人,这对他自己或是国家都是一种不幸。《听琴图》构图简洁,用笔稍劲健刻露。也可以说是他的自画像,两位听琴的官员中,穿红袍的是宰相蔡京。画卷的顶端有蔡京的题诗。四周苍松耸立,枝干盘回虬劲,藤条缠绕而上;翠竹萧疏,枝叶繁茂,迎风摇曳,风姿绰约。嶙峋怪石上点缀的名贵花卉,与几案上徐徐升起的袅袅烟影相应成趣,既风流萧逸又意境优美,加上严谨工丽的笔墨和妍丽清雅的赋色,使此画呈现出一派古雅、高贵的风格。
《维摩诘像》
宋佚名绢本水墨纵89.7厘米横51.5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画家在造像时,往往将人物描绘成瘦骨清像,与唐代的丰腴圆润截然不同。此画中的维摩诘像即为清瘿弱呈病态之状,神情却十分睿智多思、清朗凝重。世传李公麟作《维摩诘像》流传到日本有两幅,估计此图亦为宋临摹或仿李公麟之作。
《宋仁宗皇后像》
宋佚名绢本设色纵厘米横.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史》记载仁宗皇帝有两个皇后:郭皇后和曹皇后。而郭皇后被废,后世猜测此幅所绘应为曹皇后画像。画中取传统构图定式——主大从小:仁宗皇后当仁不让居于画面中心,宫女则分立两旁。曹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贴珠钿,翟衣绶带用环佩。人物神态庄重肃穆,服饰华美而光鲜。
《浴婴图》
宋佚名团扇绢本设色纵35.8厘米横35.9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婴儿洗澡。画面设色淡雅明快,气氛温馨和谐,妇人的温情慈祥、婴儿的天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现实意义。图外有“周文矩”款字,系后添。此图当为宋人作品。
-end-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凌晨Anna
责编
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