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德乾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近日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纲要》强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纲要》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自觉传承中华孝道,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长辈关爱之情,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中华孝道是中华民族一颗闪烁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熠熠生辉!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孝经》正是宣扬中华孝道的经典之作。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在开元、天宝年间,两度颁行天下,并于天宝二年(公元年),刻石于太学,称为《石台孝经》。
历史上,为《孝经》作注疏如汉代的孔安国、宋代的邢昺、朱熹等不下百人。到了清朝更有顺治、雍正两位皇帝为《孝经》作注,亦颁行天下。由此可见,《孝经》在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多么深远的影响。《孝经》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但孝道基因仍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当务之急是要把它激活。为此,我将以《孝经》为主线,穿起中华文明史上令人敬仰的圣贤故事,连接当代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中国十大孝子、最美孝亲少年等鲜活的人物,生动地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尽微薄之力。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书中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重在抛砖引玉,就教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同时也请广大读者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二〇一九年冬日
作者简介:苗德乾(网名:龐公閒士):《亲近孔子》一书的作者,全国国学机构联盟儒学委员会主任,全国十佳国学讲师,《当代人物》杂志封面人物,襄阳诸葛书院名誉院长。近十几年来潜心学习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以大力弘扬圣贤之道为己任,以尊崇孔子世界大同为信仰,曾能通篇背诵《论语》、《孝经》及老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
通过新闻媒体及互联网论坛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亲近孔子》一书,年4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由《中国孔子网》、《中华诗文学习》、《百家头条》等多家知名网站连载。仅《百家头条》年9月开始连载至年底,累计阅读量突破万人(次),点赞两万多人(次)。年被教育部中国教育新闻网推荐为全国教师阅读书目。
同时,近年来先后在全国国学机构联盟山东.邹城年会、南京理事联席会、常州国学论坛作《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亲近孔子?》、《国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演讲;在襄阳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市人民银行、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诸葛书院等党政机关及大专院校“道德讲堂”,作过《撑起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训与家风》《圣贤伴我行——我的百味人生》等演讲,受到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