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孝经 >> 孝经知识 >> 国学通论复习重点

国学通论复习重点

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08/9288996.html

1.经部: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经部收儒家的经典及小学(文字音韵的训诂)方面的书。经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和文

2.字、音韵、训诂方面的著作,也叫甲部。主要包括《春秋左传》、《大学》、《论语》、《孟子》、《诗经》、《孝经》、《中庸》、《周易》等。

关于《周易》:周易之易即简一、变易、不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关于《仪礼》:《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3.史部: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大类。专列各种体裁历史著作。也称“乙部”。

史部共分为15类: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

4.《道德经》“道”的特征

(1)根本特性:空

(2)在空间时间上的无限性

(3)“道”的无相性

(4)“道”的创造性

(5)“道”的无争性

(6)“道”具有无限的能量、无限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包容性

(7)“道”的无意识性

(8)“道”的吸引性

(9)“道”的不可言说性

5.《逍遥游》的内容及思想

内容:庄子的逍遥游主要讲的就是:什么样叫真正的逍遥。举了几个例子,如鲲鹏,虽然鲲鹏很厉害,但是依旧要借助水和风,所以不算自由;如冥灵、大椿、彭祖都是很长寿的,人们都和他们比。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思想:实质是自由主义洒脱精神。求“自明”以及绝对精神自由上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舍弃形器而保其内在精神,使心不随物牵引,不逐物漂流,能够保持其心灵的本质,以观照宇宙人生。

特点

A整体风格如行云流水,卷束自如,感情深沉,一唱三叹

B比喻繁复,比喻之间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回环往复

C寓言故事生动,奇异怪谲,蕴意丰厚

D结构圆合,善于将深刻的哲学理念融入生动的文学描写之中,自然无痕,妙笔如神,臻入化境

6.古代散文的上行文献(下对上:奏、疏、表):《谏太宗十思疏》、《治安疏》、《陈情表》、《出师表》、《刘壮肃公奏议》、《关中奏议》

平行文献(平级:书信):《报任安书》、《乐毅报燕王书》、《李陵答苏武书》、《与朱元思书》、《与韩荆州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妻书》

下行文献(上对下:诏、制):崇祯皇帝的《罪己诏》、《隋炀帝伐高丽诏》、唐大诏令、两汉诏令、《清太祖高皇帝圣训》

7.《诗》分类:

A、赋,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的发展历程:诸子短赋——屈原骚体赋——汉代辞赋——魏晋骈赋——唐律赋——宋文赋

代表: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

B、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曲。

代表:《山坡羊》《红绣鞋》《窦娥冤》《天净沙》《汉宫秋》《赵氏孤儿》《西厢记》

C、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

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代表:《菩萨蛮》《苏幕遮》《江城子》《念奴娇》《蝶恋花》《西江月》

D、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等古诗体裁的十个也属于古体诗。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自由。

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代表:《古诗十九首》《诗经》《楚辞》、曹操《观沧海》、陶渊明《停云》《白头吟》

E、格律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分为五言和七言。

特点:篇式句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变化有一定的规则。

代表:《从军行》《出塞》《竹枝词》《凉州词》《泊秦淮》

F、乐府诗:秦有乐府,为少府属官。汉初设乐府令,掌宗庙祭祀之乐。汉武帝立乐府,制作雅乐,采集民歌。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代表:《木兰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上邪》《江南可采莲》《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燕歌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