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小贴士(八)
进一步提升经典诵读的广度和效度
关于学校开展的经典阅读,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系列教材,一年级选读《孝弟三百千合编本》(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年级选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三年级选读《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四年级选读《学庸论语》,五年级选读《孟子》《诗歌词曲选》,六年级选读《老子庄子选》《古文选》。从当前实施的情况看,差异较大,各班、各家长重视程度不一。现就推行目的意义和实施要求补充说明几点:
一、经典诵读不是补短板工程,而是提长板工程
如果把经典诵读内容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都能背诵,甚至都能理解,这会导致经典诵读整体推进速度过慢。一边是大部分学生已经熟读成诵,一边是一些学生还啃不下来,于是只好让大部分学生停下来等少部分学生,这是当前考试导向下典型的补短板教学思维。这种思维下,浪费了一大批本可以学到更多的同学的时间,浪费了学习生命。
提升班集体学习成效最好的办法,是在掌握必备知识基础之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一直往前冲,让落后的学生努力向上跟。我们的经典诵读没有设置考点,所以不需要停下来等,而是应该让中等及以上学生攻城略地,不断抢占学习高地。所以必须确保经典诵读的推进速度,要按计划完成诵读量,不能停滞不前。
二、经典诵读不是语文老师工程,也不是班主任工程,而是学校教学系统工程
语言文字系统本身的价值在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从学校层面而言,我们把它定位在阳光小学办学核心价值之首。除去经典诵读承载的“道”之外,其本身的“文”也足以促进学生积累字词、内化语法、体会节律、感受修辞。更重要的是,学生语言文字系统能力的发展,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没有语言系统的高度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无所倚仗。一些省市在小学一二年级不开设数学课,只强化语文学习,就是基于这一科学认识。因此,经典诵读不光语文老师要重视,数学老师也要重视;不光班主任要重视,各科老师都要重视,因为这是学校系统性的启智工程。
三、经典诵读重在读,诵是形式,突出积累
如何提升经典诵读的广度和效度,我建议几点:
一是突出读,要出声读。用声音激发大脑皮层记忆,留下形象。读的时候先跟读、再领读、在家多一些自由练读。在学校要少一些齐读,多一些自由读。齐读的时候,低年级读不好的学生必须用手指指着字跟读。
二是读出节律,讲究速度。经典诵读的篇目一般都内蕴节律,只要不拖音,自然会产生读书节奏。读的时候老师应先示范跟读,速度不宜太慢;也不用担心部分学生没掌握好而不敢读其他,要更多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突出诵读积累量。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即便只是把经典诵读看作辅助识字的工具,大量的诵读量也会极大推进班级整体识字水平和语言能力,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成效。
三是不要求全部背诵,不要过多讲解。经典诵读的背诵应该是自然而然掌握的,让班级1/3学生会背一些,另1/3学生会熟读,剩下1/3学生能指着字跟读,达成这样就要翻篇。更不要过多讲解,在小学低段,积累比理解跟重要。
编辑:周慧龙
本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