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孝字演绎着整个生命共同体,华夏文

中国汉字是智慧的符号,一个“孝”字,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根,也告示了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只剩下了我们华夏文明,因为,华夏文明是家文化,家文化以“孝”为核心。

“孝”字至少有四层含义:

  第一,“孝”字上面是个老人的“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面是个孩子的“子”字,这个孝字就是告诉我们老与子是一体的,人性的本善是相同的,老与子是一不是二。今天所谓的代沟,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孝道文明的教化。

  第二,“老”在上、“子”在下,是上一辈把人类的孝道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老人、父母双亲永远在上位,子女永远在下面,代代相传。

 第三,告诉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的事情我们要放在首位,孩子的事情放在其次。

  第四,“老”上面还有“老”,叫祖先;“子”下面还有“子”,叫后代。老子在《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我们的祖先,人类的始祖,这里的“万物”也预示着我们子孙后代生生不息。

从一个孝字,我们就能够看到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所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生一世的关系,这种父子一体的思想,正是孝道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所以,孝道是人间第一大道,也是符合天道、地道、人道的真理大道。不孝就是违背了大道。

《弟子规》曰:“首孝弟”。“首”就是第一,是头等大事,人生第一要务。

孔老夫子在《孝经》里也曾经教导我们:“孝道”是子女对父母的爱与敬,延伸到对领导的孝道,叫作“忠”;“弟”与“悌”通假字,悌道是幼者对兄长和长者的恭与敬,延伸到对尊长的敬,又称为“顺”。为什么要把孝道、悌道放在第一位,因为“孝”是对父母的爱与敬,“悌”是对兄长和长者的恭与敬。

爱敬和恭敬是人类天性中本自具足的本善,也是一个家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两样东西出了问题,家庭一定出问题。家庭出了问题,社会一定出问题。社会出了问题,国家一定出问题。国家出了问题,世界一定出问题,又找到了问题的源头在家庭教育。

我们查看历史典籍或者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发现,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帝国的陨落,其儿子不守孝道或者是“假孝道”,往往是儿子对君父不恭敬,盼望君父早日归西,早日拿到自己上位的“遗诏”,自己早日上位登基;也发现了兄弟之间不守悌道,兄弟之间为了一个“世子”之位明争暗斗,不管是同父同母,还是同父异母,总之他们是兄弟不假,有绝对的血缘关系,但是他们之间是没有悌道可言,至少是“假悌道”维系着表面,一旦时机成熟,一定是大开杀戒,你死我活!

这样的“家庭”能不出问题吗?他们的家庭联系着社会,所以,他们的社会就出问题了,社会联系着整个国家,所以,他们的王国也出问题了,最后导致帝国陨落。

佛家的哲学很深奥,告诉我们“自他不二,因果不虚”。我们对众生造成的一切伤害,最后都会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伤害别人就等于伤害自己,只是有个时间差而已。因果定律无非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所遭受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跟我们过不去,如果有,那就是过去的我们跟现在的我们过不去。 

明白了因果定律我们才知道,这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我们不知道的必然;这世上也没有如果,有的只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结果。

人为万灵之长,也是自然界需要养育时间最长的动物。我们的身体受之于父母,成长离不开父母,我们能够做一个人,那是父母天大的恩赐。俗话说“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没有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人生对于我们就没有开始。所以,父母对我们的生育、养育、教育之恩,是人世间任何东西都不可比拟的。

对父母的不敬,不敬就是不孝,对兄长的不恭也是一种不孝,不孝就违背了人道。《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违背人道就违背了自然,违背了自然,我们就会遭受自然的惩罚,我们哪里会有幸福的人生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为正本传统文化集体智慧)

(编作者:王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者,云南正本传统文化国学教师,正本养生太极道专职教练,亚洲博鳌儒商论坛精英人物,昆明市正义牌坊《正義》名称策划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