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运莱传统文化讲堂古代人不能剪头发那一辈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说明古时贵族有专人为其梳理头发。但是在《孝经·开宗明义》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不是说身体发肤不能毁伤,那么古人对于头发到底是什么态度呢?

虽是说“不敢毁伤”随意剃除是不孝的表现,但是汉朝时期还是出现了以修发为职业的匠人,也称为待诏、镊工。古时候的理发其实就是沐发与梳栉。男女梳栉,都要用木梳和篦子,满清入关之前,汉人男女挽发为髻,成年人要作加冠与及笄之礼,要束发。对犯罪分子施髡刑,也有仅去须鬓的酷刑,这都必须专业的“栉工”来完成。因为各朝代对秀发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因此有不一样的叫法,明朝叫“篦头”,清朝叫“理发”,也有叫“剪头”、推头等。

“理发”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宋朝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南北朝时期,我们都知道很多男人都化妆,男子化妆也变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南宋都城杭州临安出現了“净发社”,主要就是给人理发,伴随着店铺的普及当时人们还创立了理发公会,有专门的管理制度,《贵耳集》中记述了:“镊工为秦桧栉发,事毕,秦桧现场给予镊工五千钱作为报酬。”(五千钱相当于现在元)可真是不便宜啊~可以说正是那段时间,理发迅速的流行起来了。

明末时期,努尔哈赤进关,女真人的发饰与汉人绾发盘髻,女真人只留头上铜币那么大一块头发,梳成的辫子要通过铜币方空才算达标,也称“金钱鼠尾”。为了巩固政治,摧毁汉族人的反叛心理,多尔衮在年施行“剃发令”要求大清群众在十日内削发垂辫,不从者斩。甚至还有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族老百姓对剃发令表达强烈不满,全国各地竞相揭竿而起。清军对此开展绝情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大连八十一日”恶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满洲统治者在颁布剃发令所要求的剃发标准,并非现在人们常常看到的剃半个头,而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在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那种清末才有的、现在不合事实的垄断了所有清装戏的阴阳头发式,放在当时也得死,因为满清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清朝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你还想知道更多有趣的历史小知识吗?那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