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孝经的现代意义陈壁生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孝经》的现代意义

陈壁生

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

孔子二五六八年丁酉腊月十二日庚申

耶稣年1月28日

弘道书院按:年12月19日晚,弘道书坊“《孝经》之当代意义”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室成功举行。此次与会嘉宾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姚中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壁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增光副教授和外交学院杨晖副教授。座谈会主持人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顾家宁讲师。此篇为陈壁生教授的发言。

很高兴今天跟诸位交流对《孝经》的理解。我的发言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姚中秋老师的《孝经大义》的看法,第二是对《孝经》的现代意义的看法。

先说第一个方面,读了姚老师的书,我感觉有两点是比较赞同的,第一点是讲“大义”,经典讲大义,基本上以发挥为主。大义跟注疏是有区别的,注疏的做法,注紧扣经,疏不破注。但是讲大义可以有更多的发挥。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中西文明对比,因为写得比较通俗,所以结论比较简单粗暴。但在意识上,以孝作为中西文明对比的落脚点,是很正确的。

我觉得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近十几年来儒学复兴,到了我们今天,开始有许多人讲孝。我们中国人上一次特别把孝当成一个问题来讲,是“五四”时期,“五四”之后,孝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了,因为大家都觉得它已经不是“问题”。到了最近这几年,很多人开始觉得,在理论上孝又很重要了,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思想的转折点的到来。

在这一百年里,孝两次成为“问题”,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是对中国文明的认识的两次根本转折,最后都落实到孝问题上。所以,我觉得讲《孝经》,如果能够在中西文明对比的维度中来讲,特别重要。如果要看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一个最核心的,或者是文明根基上的差别,我觉得主要就是在父子一伦以及孝的理解差异。

这本书第二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立论的基础。我觉得今人解经,一定要看懂注疏,才能对经文有入门的理解。姚老师这本书很多地方参考曹元弼的《孝经学》,曹元弼恰好是皮锡瑞以来解《孝经》最好的一位。不过,姚老师参考的《孝经学》,却不是曹元弼解释《孝经》最重要的著作。

曹元弼的《孝经》著述,现存主要有一篇文章和三本书,文章是《述孝》,在《复礼堂文集》里。三本书包括《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和《孝经集注》,其中,《孝经学》其实相当于通识教育读本,不是专业著作。《孝经集注》则是比较精简的,可以作为家塾课读。而《孝经郑氏注笺释》是最专业、完备,而且能体现曹元弼思想的著作。

接下来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会重新重视《孝经》?

第一方面,孝是中国文明的核心问题,所以,要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明,就要重新重视孝。今天对《孝经》等经典,以及孝等问题的重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