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第二十一讲时间:年5月18日地点:长沙市燕山街社区常青树老年公寓主办:湖南武城国学院·曾子读书社主讲:曾焕卿内容:学习《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孝经》原文《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①;事母孝,故事地察②;长幼顺③,故上下治④。天地明察,神明彰⑤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⑥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⑦也。宗庙致敬,鬼神著⑧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⑨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⑩不服。’”《孝经》注释①事天明:天子祭天,能够明白上天庇护万物的道理。②事地察:天子祭地,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③顺:有序。④治:有条不紊。⑤彰:彰明,显现。⑥先:此处指比他先出生的人。⑦先:祖先。⑧著:显现。⑨光:照耀。⑩思:语助词。《孝经》译文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能尽孝道,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庇护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能尽孝道,所以在祭祀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推孝为悌,长幼有序,所以上下尊卑有条不紊。像这样能够明察天地哺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其至诚,就会彰明功能、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比他更尊贵的人,那就是他的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那就是他的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表达敬意,那是不敢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辱。到宗庙祭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用祭品并赐予福佑。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做到至高的境地,即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天下,什么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心悦归服的。’”《孝经》解读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当然,连养老送终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良知,很多人为自己没有机会侍奉父母而引以为终身的遗憾。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不能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我们不要总想着向父母索取什么,要懂得孝顺他们。俗话说:千跪万拜一炉香,不如生前一碗汤。所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孝顺他们吧!真正的孝子,不会因为某种利益面让亲情变质,不会因为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他们的心里只有父母,爱父母就如同父母爱自己一样深。学习心得01黄浩峰今天学习了感应章,这一章节讲了先王行孝道感应天地,所以天下和顺。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孝悌之道,如果做到了至极的程度,就可以与天地鬼神相通,天人成了一体,互为感应,德教自然光显于四境之外,远近幽明,无所不通。照这样的治理天下,自然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了。这一章重点突出了感应。所谓感应,就是孝感动天。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大孝就是至诚,它能参天地之化育——在父与天之间建立联系,在母与地之间建立联系,在上下与长幼之间建立联系,激活整个宇宙生命,让人类社会避免“物化”的侵蚀。中国圣人之道造就了中国人的开放心灵。面对新奇的事物,中国人总能以宽广的胸怀去了解它,涵摄它,进而消融它。只有中国人才会将“易”与“经”合在一起,在变易中察觉不易,在纷繁复杂中捕捉简易,因而有效地避免了一神论宗教的武断与偏见。在人生发展路上,不是我们没有理论,也不是我们书读的不够,可工作中的烦恼事,却常常都属于我们。是天地对我们不公吗?我想,如果是天地对我们不公,那我们就应该要“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认真地体悟这一章节中潜存的智慧教导了。02曾毅今天学习了孝经《感应章》,包涵面广,也通俗易懂,因为最贴近人们的生活。神明存在不存在其实并不重要,而它是一道紧箍咒,做坏事必有恶报,也是千百年来在影响着一代代君王臣子与黎民百姓。古代是最讲究规矩,先把规矩落实好,执行好,必有好的感应,包括慎终追远,谨言慎行,孝悌忠信等等各方面做好,必能光前裕后,后代荣昌。其实在现在也一样,大家怀着敬重的心情与美好的愿望去崇宗敬祖,怀着感恩的心去孝顺父母与长辈,怀着大爱的心去帮助社会,心怀诚信仁爱,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怀着认真负责务实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无一不是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氛围,也是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只有心中扬善祛恶,自己本身也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有因必有果。国家仁厚百姓,天下必兴隆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心怀仁爱之心,家族必兴旺,社会必和谐。前人积德日月明,后世福报天地宽。虽说并不是先想着回报再去付出,而是先付出了,做好了,不用去想以后如何,至少我们践行着社会的正能量,心安踏实就行了。03周攀这么多期《孝经》学下来,确实有些收获,浮躁的心变的平静许多,对许多事情也可以看得开,牢骚也变少了,即使有什么不平的事也很少抱怨,从自身找原因,冷静地分析问题。似乎任性的性格也有所改变,也更孝顺父母,因为那是我必须做的。“感应章”告诉我头上三尺有神灵,做好事与坏事即使人不知道,神灵也会知道。至于神灵是否存在,我想应该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作为人看不见而已。人们应时刻谨记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趋吉避凶。人在做天在看,身在什么地位行什么样的善,语善、视善、行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无为而为,人生很坦荡,带不走的始终带不走,何必强求,不如图个坦荡的人生。04葛美林行孝,是双方的问题,君与民较之,君难行。故曾子处处强调民本思想,孝治的作用就是孝保,天子能保住社稷,诸侯能守住富贵,卿大夫能守其宗庙,仕官能保其禄位。据说四川省定了一条规定:不孝者不能当领导!不知真假。上层领导懂得尽孝的道理,提倡以民为本的宗旨,就能做许许多多有益于百姓的事。同理我们应该从自身反省并从小教导我们的下一代何为孝道怎样行孝一生行孝。现场合影00:1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