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爆款特展又见大唐展出了这些好东西

去年辽宁省博物馆最轰动的展览非“又见大唐”书画特展莫属。

辽宁省博物馆这次是下了血本,拿出了其全部收藏的唐代书画名迹及宋摹唐画、碑帖等,倾囊办展。从被认为是最接近王羲之书风与真迹的《万岁通天帖》、最无争议的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卷》以及他的楷书《千字文》、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等书帖,到《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传世名画,再到唐九霄环佩古琴,同时现身展厅。

好展会总带来热烈回应。那人啊,多!需预约在辽博搬迁新馆后还是首次。

展期虽然是两个月,但中间就开始陆续撤出部分展品。到最后一天时,展品基本就是“复制品”专场了。所以,能看到全部真迹的人都是幸运儿。

东北人并不细腻,通常布展只重内容不重“美观”。这次真是用了心思。从入口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时间轴,分别标记了唐代的大事件以及展品所在的大约年代。

展出分两个展厅,自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盛世画卷”以绘画为主线,分四个单元;第二部分“浩荡书风”以书法为主线,也分四个单元。

第一部分:盛世画卷

单单的军事强大不算是盛世,单单的经济繁荣也不算是盛世。

盛世的标准大概包括:安定的生活,清明的政治,先进的制度,公平的法律,公正的官府,宽松的文化政策,崇尚道德的社会,诚信友善的人际关系。

至少在安史之乱以前的大唐,满足了盛世的条件。那个时候的大唐充满活力,长安城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疆域广阔,威极四方。

1.1色彩缤纷气象万千

这部分的展品,力图通过文物反映大唐的政治、经济气象。“步辇图”、“五牛图”和唐孙位高逸图卷因为是复制品,故未在文中给出。

唐木雕葡萄纹门楣,新疆罗布泊地区出土

展览以这件作品开端。因为之前有有关唐代现存建筑的简介,顺理成章引出这个建筑构件。而这个木雕纹饰华丽,葡萄也带有吉祥的意思。

阎立本(传)《孝经图卷》

这件作品,不用专家评,我都能看出绝对不是阎立本作品,不够飘逸,画风就像连环画。实际上,他也不是阎立本作品,最可能是南宋作品,因为文中出现对于宋代皇帝的避讳。

但孝是唐代皇帝很重视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一碑就是唐玄宗亲自书写的碑文的“石台孝经”。

唐代李思训(传)《海天落照图》(局部)

李思训,唐朝宗室,官至武卫大将军。精擅青绿山水画,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明代董其昌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图卷以青绿泥金描绘山海间楼阁掩映,殿宇交错。但此作虽是明代画师所仿制的“苏州片”,但绘画技巧不俗,勾染精到,亦属上乘之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画的面貌。

1.2花颜云鬓丰神异彩

辽宁省博物馆想来以书画收藏冠绝省级博物馆。《簪花仕女图》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重磅文物,一般不会轻易拿出来展。这次“又见大唐”展它是必看之作。

此画是争议最小的唐代画作。现存唐以前的画,除了这幅外,均为宋摹本。书画鉴定多存在争议,此画争议小不代表没争议。虽然主流认为此画是唐周昉所绘,但也还存在另外两种意见五代南唐说和宋代说。

有研究者据此认为其原为屏风画。足够雍容华贵吧!

画面中六名美女一字排开,却不显得呆板。首尾两名仕女均采用微微转身回望式站姿,让画面感觉很紧凑。唐早期人物画没有背景,此画亦是如此,只在最左端绘有百合。画面色彩艳丽,仕女服装中都有红色,但由于所着纱裙的叠压,红色又没有显得过于浓重。

宫廷贵妇虽然雍容,但孤单寂寞神态难掩。

唐代仕女俑在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唐代妇女比较开放,自由度也较高,她们恣意的“肥胖”,画着浓妆。盛唐有多少色彩是从这些健康、开朗、能干的女人身上折射出来的。

唐九霄环佩琴

“九霄环佩琴”传世仅有四张,辽宁省博物馆藏“九霄环佩琴”是传世唯一的唐斫百衲琴。辽宁省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公开展示这张珍贵的馆藏唐代知名古琴。

1.3驰驱天下纵横万里

冷兵器时代,马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交通工具。家里有一匹马,就相当于家里有了辆小轿车;家里有一匹马好,就相当于一辆大奔。马,是家里财力的体现,也是国力的体现。

从太宗的昭陵六骏到平民百姓挥杆打马球,养马,养好马,成为风尚。唐代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创作,绘画、诗歌、雕塑、陶瓷等等不一而足。

唐韩干(传)神骏图。此画描绘了僧人支遁爱马故事

踏水而来的骏马,骏马上坐披发童子,手执棒状毛刷,似从水中洗浴后奔驰而来。此马肚大臀肥,欢蹦跳跃,动感十足。

南宋佚名明皇击球图卷(局部)

唐明皇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各个方面:音乐家,打得一手好羯鼓;运动健将,打得一手好马球。他带领的皇家马球队可以轻松打败吐蕃马球队;统治前期的治国能力也是非凡。如果有退休制度,他也一定是千古一帝。可惜,安史之乱,一切戛然而止。

这位和唐明皇一起驰骋球场的贵妇是不是杨玉环?

唐韩干(传)清溪饮马图页。这也是一匹膘肥体壮的马。

1.4风华卓绝遗韵千年

大唐盛世是气势昂扬的,雍容自信。透过唐代宫廷、贵族和平民的生活,更加真切地触摸历史,感知盛唐的温度。

宋人摹唐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面描绘的是虢国夫人踏春的场景。这幅画最大的谜团就是谁是虢国夫人。

见识一下“三花马”

唐代妇女骑马出行,马球场上飞驰是时尚,很平常的事。

第二部分浩荡书风

书法,咱们特有的书写方式,独特的艺术形式。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一卷卷墨迹,作为承载文字的最佳媒介,用姿态万千的笔划,记录着国家兴盛、威德远播的全盛图景,记录着万国衣冠拜冕旒、山河壮丽、国泰民安的恢弘图景,字里行间反映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信仰。

2.1兰亭再现传承经典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和此后中国书法史的走向。《兰亭集序》诞生之后,世人甚爱之。唐太宗李世民爱极了王羲之书法,到处寻找《兰亭集序》而不得。之后,就有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传说中,唐太宗遗旨是将其带入自己的昭陵。也有该贴被武则天带入乾陵的说法。反正,之后,此贴人间不在见真容。现在流传的都是模本。

辽宁省博物馆举办过“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围绕“兰亭”有一个专题,包括宋人摹唐阎立本(传)萧翼赚兰亭图卷、唐虞世南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卷(复制品)、元王蒙(传)修禊图明唐寅行书兰亭序合卷、明祝允明书兰亭序文徵明补图卷、唐摹万岁通天帖卷5件展品,致敬“兰亭”。

《宋摹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卷》

现存宋人摹《萧翼赚兰亭图》计有三本,除北京故宫藏卷外,另两卷分别藏辽宁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辽博和台北故宫藏本较为完整,北京故宫藏本相对较简略。辽博这版很少拿出展出。

画面太斑驳了。但人物形象非常逼真。萧翼坐在小板凳上,一副谦卑又有心事的样子。

辩才和尚坐在禅椅上,沉静,相似在说着什么

元王蒙(传)修禊图(局部)

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是武则天的一个年号。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武则天大喜,让弘文馆复制一份。弘文馆采用“勾填法”复制书帖。摹本让女皇非常满意,她把原件还给王方庆,让其后代子孙永久保存。可惜,真迹最终没能保存。倒是武则天的摹本流传下来。

这个书帖命运多舛、经历坎坷。摹本在一千三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贴书翰,不足原来十分之一。重装后,次序还错乱了。

第一帖“姨母帖”,王羲之作品

第二贴为王羲之的“初月贴”

第六贴为王献之的“廿九日帖”

2.2百家竞秀异彩纷呈

唐代,书法发展又一次高峰。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张旭、怀素……,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唐代书家之多,作品之精,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代人都用毛笔,写的好的人比比皆是,但这些唐代大家,不仅仅是写得好,而且是创立规范和书体。

初唐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确立了楷书范式,法度严谨,各具风格;盛唐以张旭、怀素为代表书家开辟了草书的新境界,中唐颜真卿、柳公权变方整劲健为雄浑肥厚,展现博大雄强的盛世气象。

《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书法的“标准件”。虽无名款,但流传有绪,是公认的欧书真迹,被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欧阳询晚年的行书代表作。所书行书共78字。这幅行书作品用笔险峻,结体谨严,体态修长又显得挺拔,老笔横披,丰棱凛凛。

欧阳询千字文

唐怀素论书帖卷

在中国书法史上流传着“颠张狂素”的美谈,其中“张”为唐代草书大家张旭,“素”即指怀素。《论书帖》代表着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用笔瘦逸,结体严谨,章法整饬。纵观全篇,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寻其渊源,不越魏晋法度。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张旭为人洒脱、豪放的处事个性,在他的字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书法以“急风骤雨之势”的草书最为有名,黄庭坚评其书为“草书之冠冕”。

唐孙过庭《书谱》

唐高闲千字文卷上海博物馆藏

元鲜于枢补高闲千字文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分别藏于不同博物馆的“唐高闲千字文卷”和“元鲜于枢补高闲千字文卷”能够合体,也是一段佳话。

学书法还分碑学和帖学。碑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帖就是直接写在、纸、绢等材料上的。碑上字体挺拔、稳重、规整,相交之下,灵动飘逸就少些;帖写起来随意性比较强,倒比较真实的反正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碑学以石刻拓本为主,用纸张覆盖在碑石上,然后敲击,把纸张陷入碑里面,然后在上面刷墨,陷下去的刷不到墨就是白色的。就成了我们常见的白字黑纸的拓本。

拓本有的精良,有的粗糙。通常越早的拓本质量越好,文物价值也越高。

宋拓本,拓本中的精品

2.3文脉悠远风流递传

近三百年“辉煌大唐”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其影响依然鲜活而生动。唐代诗人和经典佳作是唐朝给后世留下的最深刻烙印,对唐诗的学习与递传在唐之后蔚然成风。后世文人以唐诗为对象创作的艺术佳品,使观众感受唐诗在中国文化长廊中的亘古魅力。“书唐”正是大唐文化之悠远文脉、浩荡书风的阵阵回响。

南宋张即之书杜甫诗卷

南宋赵构书白居易诗卷

2.4丝路驼铃穿越时空

驼铃阵阵、大漠孤烟。骆驼运输大军将大唐与亚洲和非洲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盛唐,怎可不见丝路。

唐绿釉波斯胡瓶:唐代壶瓶常见于金银器和陶瓷器。这件绿釉胡瓶是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样式。在唐代,胡瓶多为皇室贵族使用。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片: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中西文化交流及早期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见证物。

唐素面银高足杯,此杯制作精细,反映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超工艺。

东罗马金币

此金币是在朝阳出土,可见当时东西方贸易、交流之广泛。丝绸之路,东端已经到达辽西。

丝路上怎么可能没有骆驼,怎么可能没有形形色色“外国人”

唐阿弥陀净土变相图绢画残片,旅顺博物馆馆藏,出于新疆吐峪沟

唐孔目司贴等二纸,新疆库车克孜尔千佛洞出土,旅顺博物馆

唐南无延寿命长寿王菩萨绢画像,新疆吐峪沟地区出土,旅顺博物馆藏

唐菩萨像麻画断片,旅顺博物馆,新疆雅尔湖地区出土

唐写本春秋后语残片,敦煌本

走遍全世界的博物馆,基本都可以看到敦煌的文物,那个没有见识的王道士,导致大量藏经洞文物流失,对于他的评价真是一言难尽。

推荐相关阅读:

去北大博物馆拜访小河公主,哪知还有营盘男子与托盏侍女

京都东寺,其实可以不买门票

京都西本愿寺,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木质回廊上走一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