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人经常种下善因,自然会有好福气,别

因果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一个人种下如是因,必会得到如是果。

这4种人经常种下善因,所以一定会得到善报。

1

第一种人:孝顺父母的人。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福田,不种世福种,岂得福之人!“孝”是百善之首,当我们力行孝道的时候,我们的福份就会很好地成长。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帝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舜,他小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舜对父母至孝。孝敬生福,孝敬生智慧。

因为舜王他这一份孝敬之心,大幅度的提升他福分、智慧,大幅度地提升他的心灵的境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孝道就走到了帝王的位置上,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帝位让给他。

种瓜得瓜,对父母越好的人,福报越大,恩惠越多。

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只会受人批判,做不成兴家旺业的事情。

《劝孝歌》有云:“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不孝顺父母的人,会使灾难临身。

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没有做人的基本涵养。

《百孝篇》讲得很透彻:孝子贫穷终能好。

孝养父母,则是增长资财最快的。

《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德”是财富的根,财富是枝叶花果,你有了根,这个财富它自然就来了。

“孝”是德的根本,德又是财的根本,所以孝就是财的根本的根本。所以当我们力行孝道的时候,我们的财富自然就会很快地增长。

要想晚年幸福,如今一定要做好榜样,孝顺父母。

那些孝顺父母的境遇都不错,事业发达,反之不孝父母的人,境遇都不会好到那里去。

《省心录》有云:“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对父母好的人,才配得上大的福报,德与位相配,则受福无愧。

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及治家之道,也认为家庭兴旺要“贵体孝道”。

孝顺供养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一年不抵触顶撞父母,能灭尽三十年戾气,之后你缺少的,一齐到来,不顺的,都自动顺遂。

《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顺父母的人,福气会越来越旺盛。

2

第二种人:懂得感恩的人。

做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记一米之情,付斗米的恩,才是一个人应有的人品。得一人的恩,铭记一辈子,才是做人的本分。感恩困难中的援助,感恩扶过我们的贵人。

别人帮你一次,你要记在心中;别人扶你一把,你要真心回应。

古语说: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恩!

人,再富,也不要忘恩人。

有人愿意帮你,是出于情分,而不是义务。

能在你患难时,出手相助的人,更是难得。

这样的恩情,应铭记于心。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诗经》中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别人帮你,即使无法及时报答,也要心怀感激铭记。

人这一辈子,最不能忘的就是别人的恩情。

一饭恩情,就该千米奉送;滴水之恩,就该涌泉相报。

在人生路上,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得到更多人相助。

做人,就要知恩图报。

在我们的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恩惠,应没齿难忘。

古人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心怀感恩,施人以爱,爱与福报便会又回来。

始终感恩,那世间一切美好,便会常与你相伴。

感恩,生命里出现的每一个人,无论你遇见的是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正是他们的这些给予,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外和惊喜。

马云曾说:“所谓信仰,信是感恩,仰是敬畏。”懂得感恩,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也会越走越远。

懂得感恩的人,他们会将帮助自己的人,都记在心里。

心怀感恩的人,都想着要回报对方。

这样的人,有情有义,上天能够知晓,更不会亏待于他们。

投桃报李,人复予之琼琚。

那些你为回报别人看似舍弃的东西,其实都是在为自己铺路。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世界自然会温柔以待,人生的路途也不会不太坎坷难走,这样一来,路自然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英国首相丘吉尔,小时候有次外出游玩不慎落水。

远处的农民听到呼救声,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把他救了起来。

为了感谢农民的救命之恩,丘吉尔的父亲带着厚礼登门拜访,并答应资助农民的儿子接受高等教育。

这位农民的儿子叫亚历山大弗莱明。

后来成功发明了青霉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青霉素救了患肺病的丘吉尔。

世界就像一个互相作用的磁场。因为懂得感恩,别人才更愿意帮助你,你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时时感恩的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幸运自然会常常关照。

在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靠着人品立身的,而每一次命运赠与的幸运,无一例外都是你的好人品所积累的。

懂得感恩,上天自会眷顾,好运自会来。

3

第三种人:知足的人。

古人说:“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其实人活着需要的并不多,只是很多人贪欲太重,什么都想得到,因为贪欲所以招来诸多烦恼和痛苦。

总是想要填满自己的欲望,却不知欲望其实是一个无底洞,你的一生都会活得又累又苦。

《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有幸福可言。

曾任美国第32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和事,会遇到很多想要的东西。贪心的人,总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

但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追求这一方面的满足,必然另一方面会不足。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对于我们所拥有的平凡的事物懂得知足,并心存感恩,我们必然会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生活中少一点贪婪,多一点知足;少一点欲望,多一点淡泊,幸福就一定会常常伴随着你。

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关键看他是否知足。学会知足,我们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看山山绿,看水水清,看什么都是美好的。

有人说:“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知足,才能无忧。无忧,才能心安。心安,才能自在。自在,才能发自内心的快乐,才能幸福的生活。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人的痛苦大多是因欲望太多而造成的,减少欲望才是快乐的源泉。财富、名利、美色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心不足蛇吞象”,过多的欲望只会让你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其实人这一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万般皆带不走,唯知足,才能常乐。

知足并非不进取,而是一种“知止”。知足不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并非放弃追求,而是对自己现状的肯定,而是知现在所得已足矣,尽人力听天命,努力改变能改变的,坦然接受不能改变的。

学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世上总有人比你过得好,也有人比你过得不好,总往上比难免生自卑之心,总往下比又难免心生骄矜之态。

只有在物质足够的情况下及时止住物欲,才能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注重内心的快乐上。

宋代诗人林逋,舍去名利,远离高屋广厦和市井繁华,隐居西湖孤山脚下,“梅妻鹤子”,生活朴素,也怡然自乐。

他在草庐前后种满梅树,平时倚在梅树旁看白鹤起舞;或驾一叶扁舟,往来烟水之间;有时诗兴大发便随口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生过得诗情画意。

他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贫贱也能快乐,恰恰源于内心知足。

如果欲望是一匹野马,那么知足便是一根缰绳,唯有用它来驾驭贪念,及时知止,并及时行乐,才不至于迷失在物质的荒野,成为欲望的奴隶。

很多时候,生活欠我们一个“如意”,但我们却欠生活一个“知足”。因为生活不会事事如意,心却可以因知足而常乐。

杨绛曾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它能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生命无常,沧海桑田,人生的丰盈、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富有,恰恰藏在最简单的知足里。

4

第四种人:慈悲善良的人。

心怀慈悲的人,他们的天地永远四季花开,满目旖旎,纵然人生荒凉,他们的内心也是繁华。他们不会因你富贵而选择靠近和巴结,更不会因你贫穷而选择远离和抛弃。

他们的嘴角边常挂满了微笑,眉弯里常洋溢着温柔,他们会珍惜生命里经过的每一个人,用心爱着他们世界里的一切。

心怀慈悲的人一定是你舍不得离开的人。他们的身上总有自然而然渗透出来的美,他们把真情和深情播散在他们途经的每一处,他们不浮不躁,张弛有度,随遇而安。

他们付出布施不求回报,他们吃亏受伤不怨天尤人,他们的世界总有暗香游弋,让人心旷神怡,不舍离去。

释迦牟尼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你一些什么。”所以,行走人世,我们要时时心怀慈悲,感恩一切,学会放下,懂得成全。

时光清浅,岁月绵长,心怀慈悲,无言也暖。无论咫尺天涯,慈悲一定是天上人间最闪亮的伫立,如果我们能以慈悲与时光和世界相待,相信所有的残破都可以被重新打磨和雕琢,一切希望和期待都能在美好里抵达,即使风云平淡,也能被描成绝版图画;即使日子平凡,也能被过得活色生香。

人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请不要把慈悲抛弃,拥有了慈悲你才会成为别人喜欢的模样,成为别人读不厌的风景。

无论何时,慈悲一定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最宝贵的存在。花开花落间,慈悲一定是最深的懂得,最灿烂的绽放。天地间,一切都会因慈悲而变得美好,一切都会因慈悲而变得不再寻常。

布妈有一句话:“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因为慈悲,所以宽容,慈悲与宽容是心灵共生的花朵,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怀。当一个人足以包容生活的不愉快,以广博的胸襟和爱心,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他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

内心越慈悲的人,福报越深厚。

这些人,都会拥有最多的幸福和福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