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华严经》
《华严经》是佛陀开悟后,将自己在定中的悟道,开示给众弟子。几经辗转,由龙树菩萨于龙宫中带出,利乐众生,度众生于苦海。《华严经》讲述的是一个人,要如何才能真正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重点围绕善财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经中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学佛的人,要牢记这一点,牢记自己的“初心”,才能让自己坚持下去,最后证悟佛道。02《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陀教导学佛的人,要如何持戒修行。其缘起是阿难在修行中,无法抵抗女色的诱惑,最后差点毁掉戒体,幸好有佛陀指示文殊菩萨,将阿难“提”到佛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人有各种妄想执著,受这些妄想执著的牵引,无法抵抗外界的各种磨难。那么,就要学会如何抵抗外物。但是真正的方法,其实不是向外去求,而是向内心去修。让自己“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而外界的事物,只不过是一种幻化。03《法华经》
《法华经》是一部针对上根利器所宣说的一部佛经。关于此经的宣说,也很有意思。据说佛陀宣说此经之前,竟然让中下根器的人离场。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才明白,中下根器的人听了此经,有可能会产生无法理解、无法相信的后果。所以佛陀才这样做。《法华经》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佛陀的弟子,在将来都会成佛。佛在《授记品》中,就进行了详细的开示。我们所熟悉的大迦叶,在未来就是光明如来。有的人或许很羡慕,其实,只要你能诵读《法华经》,在未来也可成佛。因为佛在此经中说:“又如来灭度后,若有人闻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授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由此可见这部佛经的殊胜。04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是一部介绍佛国世界的佛经。其中对于佛国世界的构成,描述得极为详尽,是诸佛经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佛国旅行必备”。根据此经中宣示,极乐净土金沙铺地,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甚至连栏杆,都是七宝做成。在那里,人们每天所要做的事,就是享乐。或者是去别的佛土,供养如来,以获功德。除此之外,《阿弥陀经》还详细开示一个人,应如何修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也就是说,你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05《金刚经》
《金刚经》讲述的是一位修行的人,应当如何“降伏其心”。是佛说《般若部经》中的核心内容。其中对于一个人的心念,如何思考,都讲述得极为详尽。“如来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这句话,真切说出了一个人对外界的认识,都来自于自己的心念。不仅微尘来自于自心,“世界”也来自于自心。当自心去掉,根本就没有“微尘”,没有“世界”这些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那么,要如何达到这一步呢?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甚至要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视为“梦幻泡影”。06《地藏经》
《地藏经》讲述的一个人,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修正自己的心念。很多人以为,诸多的痛苦,诸多的磨难,都是外界“加诸己身”,但是地藏菩萨说,一个人的罪,一个人的业,都由心起。甚至“我观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很多人知道佛陀曾经前往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那么说的什么呢?在这部《地藏经》中就有记述。有人说,这是一部佛门的《孝经》,其实也不为过。因为学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