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与心理科学十一主讲常宝华

《孝经》与心理科学(十一)主讲:常宝华47:35来自友声友情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文化”从3月11日开始,市残联"残健共融互助、爱党爱国爱家"读书会组织开展线上《孝经》与心理科学的学习课程,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残联康复部二级主任科员孔莉老师及市残联心之旅志愿者团队的各位老师主讲,诵读讲解《孝经》内容的同时,结合心理学知识,与大家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悟,希望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孝、为什么孝、怎样孝,如何通过孝的行为和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身体力行,将孝文化与心理学应用发扬广大!欢迎各位小伙伴一起参与学习交流!

为大家带来《孝经》与心理科学第十一讲的老师是山西警官学院高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会员,市残联心之旅志愿者常宝华老师。

第十一章:五刑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这一章是说明不孝是最大的罪恶,并指出引致社会大乱的三个根源。

孔子说:“古代的刑法有五大类,所归属的犯罪之条列,有三千种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行更大的。要胁君主的人,是心目中没有君主的存在;反对圣人的人,是心中没有礼法的存在;反对孝道的人,是心目中没有父母的存在。这三种恶行,都是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源。”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传递正能量,文化扶弱,大爱助残。如有冒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