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也要情义兼顾,不能以情害义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8_1/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我有个朋友,是一位年轻的成功女性,各方面都很如意,但是她总告诉我,因为自己是独生女,父母特别心疼她,对她的照顾和关切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让她觉得压力很大,甚至有窒息的感觉。最近她工作忙碌,有时对父母的嘱咐真是有点不耐烦了,这让她父母也觉得挺委屈的。她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关爱过度”的怪圈。

父母之爱有时候会对子女形成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涉及如何行孝的问题。《论语》里,有孟懿子问孝,孔子就回答他说:“无违。”孔子的意思是不是说,子女不违背父母的意愿才叫孝?那什么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吗?我想起古代的子女,甚至现在都还有,婚姻大事什么的,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那不是把我们的个性全部束缚了,完全没有自我了吗?

其实孔子提倡的无违,并不是毫无主见、事事顺从,而是以礼对待。礼是尊重。你可以指出前辈的错误,但语气尽量委婉,始终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这样,前辈也不至于恼怒或忌恨。要注意讲话的方式。而且,就算前辈不在了,这种礼、这种尊重之情也应该继续保持。

也就是说,孝敬父母,并不是愚孝,而是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父母沟通,既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也要尽可能不让父母的关爱之心受伤。

不增父母之累,不陷父母不义,不添父母之忧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若父母有过当委婉而谏,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若父母不听从,还当照常恭敬,不要违逆,且看机会再劝谏,虽然这么做会比较累,但也不对父母生怨恨。我们这里说的“无违”,是不违背父母,也是指不违背事情之常理真义。孝敬,也要情义兼顾,不能以情害义。

若对父母无情,子女则陷于不义;父母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子女应该本于至情,使父母归于大义。这才是子女的孝顺。适当的沟通比不声不响地顺从要更有价值,它会让双方的关系更为融洽。

《孝经.谏诤章》里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遇到分歧,理性沟通,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尽量让父母满意,这就是无违。

不能陷父母于不义,孝文化有几个,不增父母之累,不陷父母不义,不添父母之忧。而这个不陷父母不义,是说你既不能为了自己获利,让父母去犯错误,晚节不保;也不能眼看父母做错了事,还不诤。这都是不义不孝。但是你在提建议的时候要有方法,不能破坏他的形象让他伤心。与其消极抵触,过后又不断后悔自责,莫不如与父母说开了心里话,好好相处,才能让父母真正高兴起来。

让父母高兴就是最好的孝。《孝经.纪孝行章》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行孝方式也多种多样,最重要的就是本着关爱父母之心,让父母过得舒心,活得开心。很多时候,方式正确,会让这份孝心换来事半功倍的结果。

有些儿女对父母很孝顺,可是自己的麻烦事总是不断,今天闹离婚了,明天跟人吵架了,总是让父母不省心。这样的子女也没有做到真正的孝。

能够事亲无违者,就应做到“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达到人际关系的平衡与完善,否则,“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处理不好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的人,又怎能让父母放心,安享晚年?让父母忧心挂怀,不是真孝。真正的无违也包括“子女要珍爱自身”。《论语》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无违”的现代含义也包括不愚孝,要用智孝让父母高兴,让他们放心。

做儿女的,就应该好好孝顺爹娘,生前奉养,死后哀悼。遇到分歧,理性沟通,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尽量让父母满意,这就是无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