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家中,那么我推荐大家读一下《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所著,全书共分为十八章。今天我们来看第一章,第一章为开宗明义之章,什么是孝啊?孝就是一切德之根本,所有品德,教化皆由此产生,教就是孝的文化。接下来我们看原文。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第一章是孔子与弟子曾子的对话,原文的意思就是孔子问曾子一个问题,曾子不知,紧接着孔子引出了孝,告诉曾子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也是因此,人们尊重君王,相处和睦,上下无怨。在古代,从天子到庶人都有孝的要求,由注重父子关系的孝来组织整个社会关系。也是如此,《孝经》在古代算是一本必读之书,更是一部深受重视的经典。汉朝曾有人说:“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唐代儒者称:“《孝经》者,百行之宗,五教之要。”都认为《孝经》是一部堪当天下人道德行为指导的重要著作。而如今我们很多都不曾读过这部经书,所以我们大部分人对孝的认知只停留在了初始阶段,只知道孝顺父母,因为父母和我们是一体的,却没有把孝心扩展,也就是只对亲人仁慈,忽略了最重要的德,如果缺乏高尚的品德是达不到孝的终极阶段的。人生在世不遵循仁义道德,如何能有所建树?古代流芳百世之人,从来都是品德高尚之人。读完第一章,我谈谈我的感悟,就如现如今一样,我们面对深处疫情之中的同胞们,虽无血缘关系,但同住一个地球村,我们首先应该想的是一个帮助,而不是谋私。孝就是首先要从孝养父母开始,然后把孝心扩展,用孝养父母的心对一切众生,最后能回归一体,就回归到这个德之根本上。孝其实可以称之为一种方便法,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圣人立教为什么教我们孝,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这叫善巧方便,因为孝是天性。孩子一生下来他就懂得爱父母,婴儿他在父母怀抱里,对父母的那种依偎,没人教他们,他爱父母,真的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这叫天性。顺从着天性去教化,容易受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