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尊儒术,奉礼数的时期,身为女子就得收起锋芒,熟读《女戒》、《女儿经》,操持家务,困于后院。《先妣事略》就诉说了这样一位“闲德”妇人的一生。
《先妣事略》是一篇悼母文,出自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之手,伤感于母亲艰难而又短暂的一生所作
原文始说: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开头就说,归有光的母亲16岁就嫁到他们家,第二年就生了有光的大姐,三年生了作者有光本人,后来又有了龙凤胎,死了一个。再后来陆陆续续流产一次,又生育了有尚,淑顺,有功三个孩子。生下最后一个孩子时,母亲的身体还要健壮些。但常常跟左右周围的婢女,婢子们抱怨,为生孩子多而苦恼。有个老人给了个偏方说,把装有螺蛳的水一饮而尽就不会再生孩子了。母亲喝了下去,就不能说话了。
下文紧接,母亲死后丧仪。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在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母亲就过世了。家人请来画师为母亲画像,但又不能当面见逝者。家人就叫把孩子抱出来,鼻子上面照着有光画,鼻子下面照着大姐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最像母亲。
三——五段主要作者回忆母亲在家如何操劳家务,待人接物。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大概意为:母亲名桂,姓周。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曾做到太学生名行。外祖母何时世代居住在吴家桥,离县城东南方向30里左右,对着桥头直到港湾以东一带都姓周。外祖父与兄弟三人家庭优渥,待人和善,简朴,就算与村里人说话,对外甥侄子辈也很亲善。
母亲去吴家桥时纺棉花,回到城里就搓麻线。到了晚上,借着微弱的灯光也要忙到深夜。外祖父三天两头就叫人过来问问留一些物品下来。但母亲从不忧虑吃穿,每日仍然辛苦劳作,勤俭持家。冬天的时候,把炉火燃过的炉灰,让婢女们再和成炭团,晒在台阶下面,又再次使用。屋子里头剩下的东西都要再次利用,全家都看不见一个闲散的人。大孩子还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手中还是一刻不停的做着针线活。家中打扫干净地清洁整齐。善待僮仆,哪怕他们被杖罚,过后也无一句苛待的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珍馐糕点,全家老幼,都可以吃到。所以只要听说吴家桥人又过来走亲戚了,大家都很高兴。
有光七岁上,和堂兄有嘉进入了学堂。每次遇到下雨大风的时候,堂兄总留下,有光心里虽然恋恋不舍的,却不能久久待在学堂。母亲半夜睡醒,就看顾有光背读《孝经》,如果没有一个字错漏,母亲就表现的很高兴。
最后就是母亲死后变故,天有不测风云,偏要雪上加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母亲走后。外祖母也走了,周家有急症,舅母死了,四姨嫁给顾家也死了,前后死了三十多口人,就剩外祖父跟二舅还在了。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作者多年以后思念母亲,母亲死后十一年,大姐嫁给王家,是母亲生前定下的。死后十二年,有光考取了秀才,过了四年娶了媳妇,也是母亲生前定下的。一年后有了女儿,抱着女儿时,就更加想念亡母。半夜与妻子一起哭泣,追忆亡母。仿佛她的音容笑貌还如以前一样,过后剩下的都茫然不觉了。唯有失去母亲才是最大的悲哀。
全篇全篇简洁干练,情蕴多藏于字间,刻画出了一位朴质,勤劳,受于礼教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怀着深切哀悼之情,也写出了那个时候女子的不易。
母亲16岁就嫁到归家,诞孕7子,受多子的苦恼。愚昧听信了偏下喝下了泡着田螺的水,丢掉了性命。生前操劳节俭,但受家人敬重,也受父母偏爱,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不幸年少去世,使人唏嘘不已。
想想现在的我们,学习新型科技的同时,也以历史为镜,照亮自己,也要吸取过去的精华,摒弃糟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