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就是老和子的传承,孝就是戊子癸水财。“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同时老要去掉杀伐之心,那就是去掉了匕首的匕,这就是古代所说的慈经,子要把老人举到前面来供养,那就是孝顺。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孝经》由宗圣曾参所做,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说: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这就是《孝经》的基本精神所在。
中华古老文化的五玄之术“山、医、命、卜、相”。“山”就是修仙养生,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医”包含了治病的秘术,其方法和现代的医学不同。主要是为了谋求解脱生、老、病、死这四种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之秘术。“命”则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如八字、占星等命理方法;“卜”就是占卜术,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相”则是包括天相、地相和人相,天相就是观天、九星和二十八星宿,地相就是风水地理,龙穴砂水向,而人相则主要是相人、相形、相声、相五官三庭十三宫等。这五玄都是我们中华先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用于改命的方法。
大家看看孝的组成,上面是戊土,下面是子水,中间是一道丑未线,这道线连接了戊土和子水,起到了传承的作用,这道线起自木之墓库,东方木主仁,其三合为亥卯未,未就是木之墓库,也就是仁至。这道线收至丑,丑为西方金的墓库,金主义,义之墓库是丑,也就是义尽,合起来看,孝就是要做到仁至义尽。我们学习命理的都知道,命理也叫八字,由四柱的天干和地支组成,四柱就是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年柱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我们也叫他黄道,平常说的看看黄道吉日指的就是这个黄道。而西方讲的星座十二宫,也是这个黄道。那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月柱就是月亮绕着地球转的轨道,也叫白道。日柱就是地球的自转,而时柱则是我们人在地球自转一周的十二个时间点上,也就是两个小时一个时辰,这四柱的每一柱都是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合起来四柱就是八个字,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八字。我们知道子午卯酉为四旺,而旺中都是藏着阴干,子水中就藏癸水,而地支中藏得就是人元。八字中又有十神,其中我克者为妻财,克我者为官鬼。你看从上来说就是戊土克癸水,上克下就是财,而从下来说就是克我者官鬼。你看阳土克阴水则为正财。而对子水来说也是阳土克阴水,则为正官。所以说孝就是正官、正财,对老的来说就是生活富裕,对小的来说敬老爱老就有官做,对家庭来说有官有财又有印,那肯定就是富贵之家。在古代有孝经、也有慈经,老人讲慈爱,小的讲孝顺,慈就是从心里滋滋地生长,如今孝经传下来了,而慈经却失传了。
孔子曾对曾子讲:孝啊,是一切德之本,所有品德、教化由此产生,教就是孝的文化,人品德根源就是孝,而教育的源头活水就是孝。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而孝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我认为孝就是传承,就是生生不息。易经《十翼.下系》一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而《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也就是说易经的真谛也是生生不息。中华文化的源头在易经。而孝的真谛也在于生生不息。自古有三不孝之说,老三不孝来自周礼,“生不养、死不葬,没有后”。而新三不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三者之中无后就是最大的不孝。这个后就是后代子女,如果没有后,中华民族就会消亡,如果没有后,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如果没有后,就更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说说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是历史的产物,我感觉二十四孝中的有些故事是对人性的摧残和折磨,是不符合孝的真义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感觉不应该提倡和宣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