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控在家的日子,倍感个人之微,生命之渺。给远在老家的母亲通完电话,心里怅然若失。老娘电话里的声音已经明显不如之前洪亮,虽然还是唠叨着那些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蒜头葱脑,虽然嘴上说去城里住不习惯,虽然现在因腿脚不便只能干坐着干的活,但现在还干的动,在家里还是待不住,依然丢不下干了一辈子的黄土地,让我们都不要惦记,各自安好。。。蓦然!!! 机缘巧合,前段时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三事堂堂主范老师。范老师之前在媒体工作,后又转身在数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做过CEO,而后自己创业开发运营自营的快消品。虽然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但总感觉心里不知何处是归属。经历过往种种,终于锁定致力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以三事堂为载体。
有感于当日范老师介绍三事堂的文化渊源。《孝经》学习·开宗明义章第一篇四节“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用大白话说就是人活在世界上,具体就是这三件事:事亲、事君、立身。事亲,是在家;事君,是在工作岗位上。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对于亲(亲人、家人)和君(可指同事或者领导、组织)忠和孝是同一颗心,都强调克己复礼、配合别人;立身意指通过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某福利成就自己。家里为父母,出外为天下,这就是生命最好的安顿。范老师把这三件事凝华为:“事亲为本、事君为业、事道以终”。
三事之“事亲为本”
“事亲”是孝,“本”是本份、是根本、是本来、是份内,是一个人一定要做的事。份这个字的组合是“人”和“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要先尽自己的本份。尽本,首先要尽人道,首先你要先是人,人之初,性本善。若你离了善,便己经离开了人道,离开人道就己经不再是人。人伦第一道是孝道,所以你首先要尽“为人儿女的本份”,为人儿女的本份是尽孝道,什么是尽?究尽,竭尽全力。意思要全力以赴,要把劲用完,用尽,或者至少要竭尽全力的态度和做法,才可称之为尽。曰:格尽孝道。这是儿女第一道。此道不成,后道空谈。所以首先问自己“你尽到一个儿女的本份了吗?”若连为人儿女的本份都没尽到,如同无根之木,所以弟子规开篇曰”首孝悌……”。百善孝为先。
三事之“事君为业”
站在社会利益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商业价值!能给社会带来多少利益,就能产生多大价值!古话说:大利谋于朝——借力健康中国的中国梦的推动与践行,乘势而上!利,有大利小利,更有眼前之利、身后之利、蝇头小利、国民之利。利分多种,但最大的利,源于国之利。当一个人的利和国家之利、一个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时代之利!眼睛是看眼前之利的,而眼光是用来看未来之利的。都说人类因为火种而拥有了文明,但老祖先告诉我们文明的源头源于思考,思考未来才是文明的起源!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仅可获时代之利,更获子孙千秋之利!因为你百年后,还有你家族的未来,你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树立自己的人生使命感!一起推动中国梦!
三事之“事道以终”
事亲为本犹如树之根,水之源,树木只有深植土壤才能根深叶茂。古孝经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当我们家庭和睦,事业顺利时,不是就圆满了。当我们能够让自己及自己的家人、同事都富足了,就该去做第三件事了,去把我们成功的经验传播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帮助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做一个爱的使者,做一个布道、传道者,把老祖先的智慧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有信仰,使国家有力量,虽力薄,但“徳不孤,必有邻”,必有同行者!父母也会为我们骄傲,儿女为我们自豪!
道理讲起来或许枯燥,真正触动自己那根心底脆弱的神经,是范老师分享的有关“事亲为本”的故事,虽然也有不相识的人在场,但随着范老师的讲解,仿佛自己就带入了故事,自己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一直在求索问道的小生,故事的结尾自己竟然红湿了眼睛。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年轻人一直在求索问道,寻求人生的出路,转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言相向,更不用说家里家外的劳作,更谈不上侍奉老母。 突然有一天夜里,这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高人告诉他,某地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可以为他指明方向,立刻惊醒后,便迫不及待的想去向高僧讨教,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三更半夜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自述后,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求佛如何开悟之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归途中,但凡遇到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就是可以点化你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待他抬头答谢,发现那高僧竟然凭空化无,随下山。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扣门良久,男主人为他开门,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处集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别说能够投宿见到赤脚为他开门的人,到后来因为风吹日晒,他已经落魄的像一个叫花子一样,有的人开门一看就直接咣当一声将其拒之门。从酷暑走到寒冬,他也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
他渐渐地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怀疑。眼看就快回到自己的寒舍,他已经变得彻底失望了。时值腊月三冬,风雪交加,日暮时分,饥寒交迫,他便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往家赶。到家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无力、绝望,又不甘地伸出手,敲了敲自家的柴门,未及他呼唤,便听到屋内老母亲已经三步并作两步的声音,虽然颤颤巍巍,但是掩饰不住良久的期盼、担心、挂念,老人有预感是自己的儿子回来,打开门,满脸沧桑的母亲哽咽着呼呐出来:“是我儿回了吧”。年轻人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双手抱住雪地里母亲那双已经冻得冰凉光着的脚。母子二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刹那间,年轻人突然间,什么都明白了……
母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伟大的。不能事亲,焉能成佛?在你失意、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你身边立着的母亲。尽管她不能点拔你什么,但在你无助无奈之时,她的微笑会如佛光一样为你映出一片光明,使你对人生萌生希望。不管你是怎样的卑微和落魄,母亲永远是你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和呵护一样会把你渡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母亲就是那可以毫不犹豫赤脚为你开门的人,母亲拥有可以宽恕你的一切过失的胸怀。我们苦苦寻找想要开悟侍奉的佛,就是母亲。亲也是亲人、家人,如果你苦苦拼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而失去了家人,失去了事亲为本,这是不是逐本舍末?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以始为终,不忘初心,只有走过了很多路,才会知道,原来我们走了那么远,苦苦追求的幸福就在出发的地方!
三事堂——人类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