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的精髓是躬行,学一条就要做一条,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经》对孝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对孝的内涵进行了分类规定,也就是说对孝下了综合性定义。《孝经》集中概括了孝道的意义、孝道的教育功能和儿女应如何尽孝的内容。它从三个层面,对孝的精神、孝的价值、孝的实践进行了阐述。一、孝的精神《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章》就把“孝”讲作是“至德要道”,指出孝道乃是其他一切道德的源头,一切教化都源于孝道。第七章《三才章》从孝与天、地、人的关系入手指出孝的重要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第九章《圣治章》指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父子之道,天性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由此,《孝经》把“孝”说成是人人生面具有的当然之理,是天经地义的永恒真理。孝经的理论精神,是为了确立孝道源于天地之理,更是人类共同信守的道德规范,百姓应自觉遵守的思维理路。在此基础上,提倡以德化育万民,平治天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政治统治的目的。二、孝的价值儒家的道德观与政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孝经》中把“孝”推崇为治理天下的根本手段,把孝亲与忠君直接相连,以孝劝忠,而这正是《孝经》的基本宗旨,“孝治天下”的思想也就是孝道的核心价值所在。《孝经》对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有相应的孝道要求。以孝教化民众,将孝引入到政治领域,来规范指导政治行为,成为最高原则。《孝经》的政治用意就是通过小孝来实现大孝,即移孝作忠。第二章《天子章》指出,天子要“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从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第三章《诸侯章》指出,诸侯要“再上不骄”,“制节谨度”。第四章《卿大夫章》指出,卿大夫要“非法不言”、“非道不行”。第五章《士章》指出,土子要“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第六章《庶民章》指出,庶民要“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这五等之孝的规定,力证孝道之有益于治道,就在于它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恪尽职守,谨慎为人,各安其位,这显然完全是从有利于维护封建秩序出发的。倘若统治者能够以“孝治天下”,就将会出现第八章《孝治章》中的一番盛世美景:“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表达了儒家文化的一种理想主义。这种核心价值的确立,将君权与父权相融合。君权借父权以立,以孝尽忠,体现了忠与孝的统一。这其实是孝道向孝治的转化,是儒家文化用宗法制度下的一套伦理纲常来约東人们的行为,是伦理的政治化。三、孝的实践《孝经》中直接提出了一系列实践孝道的具体内容。首先,要“行五事”,在孝顺父母方面,第十章《纪孝行章》提出五点:“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敏,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第十八章《丧亲章》规定了父母亡故后,“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其次,要做到“三不”。第十章《纪孝行章》云:“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第十一章《五刑章》接着这“三不”从三个反面论说行孝的要求认为胁迫君主、诽谤圣人、非议别人的三种行为是极为不孝的,“此大乱之道也”,应当处以五刑。第三,要敢于“谏诤”。第十五章《谏诤》指出,“父子有争,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四、《孝经》的精髓《孝经》的精髓,我们可以从儒家经典中概况出八条语录来加强理解。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4、“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已,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礼记》)5、“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8、“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第一、二条阐明的是孝道的意义。孝道与天地同源。父母为儿女的天地。儿女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事。“百善孝为先”,人的行为再没有大过孝的德行了。孝德是评价人的第一标准。第二、四条明的是孝道的教育功能。儿女应时刻牢记,身体为父母所赐,应百倍珍借。为人的一言一行都应想到父母,安身立命要走正道,不要辱没自身和父母,要立志光宗耀祖。这样,孝道就会成为激发上进的动力、预防失足的防线、照耀人生的福星。第五至八条阐明的是儿女应尽孝的内容,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特别指出精神赡养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尽孝的核心是尽心。奉养父母要始终保持恭敬、愉悦的心态,从各方面使父母感到快乐。同时。要牢记父母之年,受时尽孝,不要因始误留下终生的遗憾。若要成为孝子、孝女应至少理解、铭记、躬行、传播这八条语录学习人文经典,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铭记。要铭记,就需反复通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记忆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这八条语录以每天读上十几遍为好,直到背诵下来。孝道的特征是躬行。学一条就要做一条,只有做了才算学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孝道教育任重道远。因此,需要学习和研究孝道教育的仁人,在自身学习和躬行的同时,还应热心传播孝道,可以先从这八条语录做起。我们相信,孝道教育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