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白癜风问答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16517.html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周礼。”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氏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周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周代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周代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樊迟,孔子的弟子。

很多人看到无违,直接理解成不要违背父母的话,即孝顺。孝当然要顺从,但不是无条件的顺从,孝是有原则和依据的,就是周礼,即周代的礼制,西周的典章制度。

孝这种道德虽然主要是靠自觉自律,但也有着统一的道德原则。有原则的孝可以规范道德行为,清楚自己的行动边界。如果放弃原则,只凭着自己的想法行孝,结果就是,该做的没有做,不该做的却做了。

什么是该做的没有做?比如周礼认为小孝尽力,子女要竭尽能力让父母吃的更好,住的更舒服。但如果只凭着自己想法,孩子会以家里穷为借口拒绝行孝,自已却在家里不干活。理由还挺充分,穷啊,没法子,顾不上。

什么是不该做的却做了?周礼认为孝要孝敬,要考虑父母的感受,比如父母想住在有地可种的一楼,你就得满足父母的需求,让父母如心。但如果以自己的想法来行孝,当然是大房子好啊,于是你就给父母买个大的电梯高层。结果父母唉声叹气,子女还委曲的不行,你看我做了这么多,你们当父母的还不领情。这就是不以周礼为标准的恶果。

有原则的孝有利于形成明确的善恶评价。比如一个平民百姓想行孝但兜里没有钱,他挺而走险偷东西送给父母是孝么?还有当领导的忙于工作不能天天陪着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不孝?面对这些难题,周礼都给出了答案,《孝经》中分了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各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具体情况尽孝,这样公务员们不会因为自己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而不安,穷人也不会超过自己能力尽孝做偷盗之事了。

有原则的孝道还会在适当的时候维护弱者的地位。有个说法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如果以孔子倡导的周礼来对照,父母也不一定都对。比如当父母仗着自己父母的身份对子女颐指气使,让孩子做不该做的事,这个时候周礼就告诉大家,可以违背父母劝谏父母的,比如大舜,他的父亲打他,大舜是“小棒则受,大棒则走”。父亲打死儿子也是非礼的,不能陷父母于不义。

综上,规矩太重要了,所以古人才有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说法,要按照周礼的原则和要求尽孝,让父母和子女都走在正确的路上。

一切都要有规矩,孝也如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