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一书如何在汉时广为传颂看统治阶级

中华民族似乎从古时起至今都颇为重视孝道的传递,重视对长辈的尊敬以及树立家庭的观念,这种深刻的感情在全世界来说应该都是独有的。而那些遵守了孝道之人,自然就被社会赞扬,得到民众的呼声,就连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也不乏很多以“孝”字当头的。中华民族何以如此看重这一点呢?这也许和《孝经》的传闻中的出品人有很大关系。相传《孝经》一书是孔子所作。在秦朝“焚书坑儒”以来,在其往后第一个王朝汉,就从前朝的失败中汲取了不少经验教训:秦始皇坑儒,那我汉朝就要“独尊儒术”;孔子是个大人物,他说的话他写的书,自然都具有好好研究一番的意义。除了《孝经》的来源极其具有权威,汉时统治者对“孝”的看重也促成了经典的流传。汉时皇帝多崇尚孝道,自汉惠帝开始就以孝字加入谥号。汉文帝一则尝汤药的故事还入选了二十四孝之一:汉文帝的母亲薄后病后,文帝一直为其担心,并尽心尽力的服侍;而给母后的汤药,他一定要亲自尝过,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端给母亲喝掉。由此可见,汉时皇家对于孝道的遵守与奉行,起到了完美的表率与榜样作用。同时,汉朝还规定孩子必须从《孝经》开始明白世间道理。说白了,其他的书也许你可以不读得那么好,但这本是一定要每个人从小过关的,这样,就从小给孩子树立起“孝”的观念,也有利于往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而对于那些已经长大,有行为能力的人,汉朝也有相关的对策。对于那些在此方面特别出众的人,给予嘉奖表扬;这无疑是对孝道的一种莫大的肯定。而那些久负盛名,廉明孝道兼备的人,则有举士为官的机会,这对于民众或是官员来说,又是奉行孝道的一大动力。如此一来,《孝经》在汉时被广为传颂的原因也就好理解了。一个统治者想要宣扬的、所鼓励的,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让其部下或是百姓争相模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