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39.net/pf/a_6416852.html仕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有名词,最早的时候称为士女,是指那些相貌秀丽的美女。但仕女这个词的发展壮大,和它本身的内涵倒没多大关系,而是得益于“仕女图”这一绘画题材的使用。仕女画是传统人物画中的一大主题分类,虽然“士女”一词是在唐代才被提出来的,但这方面的题材绘画很早就开始了。而它的对象,一般是指封建社会中的贵族妇女或美女,画家们通过塑造这些女子的优美形态和日常生活,来展现自己的艺术趣味,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迄今为止最早画在绢上的女子形象画,是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龙凤人物图》,这幅帛画质地深褐色,以墨线勾勒出一位女子形象。这位女子长裙拖地,袖口宽松,头挽高髻,腰身纤细,看起来轻盈飘逸,这完全就是楚国所崇尚的细腰美人的典型。这里的形象和画法,显然已经有了仕女画的雏形了,可见仕女画的渊源还是很悠久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仕女图主图绘画已经很多了,这些女性形象皆姿容美丽。而且一个很明显的点是,这个时期多强调女性的德行操守,所以在取材上,也多选择那些道德高尚的烈女、品德端庄的名人,或者仙女。顾恺之就画有多幅仕女图,他的《列女仁智图》就画出了15位道德高尚的女子形象,这些女性人物皆取材于刘向所编写的列女故事,如许穆夫人、灵公夫人、晋羊叔姬等。最开始刘向编写《列女传》一书,主要是因为汉成帝宠信赵飞燕姐妹,沉湎于酒色之中,所以刘向才编写了一些恪守道德准则的女性人物,用来劝诫汉成帝。因而像《列女仁智图》这样的画,多少也带着点道德宣教色彩,这和当时所注重的女性贞节观也有所联系。在另一幅传世名画《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则描绘了一位有着绝世容颜的女神形象,画中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从水中凌波而来,其婀娜身姿让人见之不忘。顾恺之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诗中飘逸浪漫的氛围,使画面充满了浪漫神秘的色彩。好了,时间来到唐代,这个时期是仕女图的繁荣期,此时的仕女图就非常典型了,而且风格、技巧成熟,女性的那种丰腴冶艳、华贵气质被刻画得非常生动。说到历史上著名的仕女图,那肯定要提一嘴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此画共描绘了六位穿着艳丽的贵族妇女,相信大家一定在各种途径上看到过她们,就连现在的文创产品也非常喜欢在这幅画里取材。这画中有五位贵族妇女和一位女侍,还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女子穿着极为精致,头饰和面容也都经过精心打扮,那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和雪白的肌肤,使人物形象显得丰腴而华贵。可以看到画中的人物神态都抓得比较好,这也说明唐代仕女画写实技巧的提高,不仅能生动地描绘出服饰、容貌和体态的外在之美,也能传达出她们的气质内在美,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唐代还有一位和周昉同等重要的仕女图画家,就是张萱,画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的那位著名画家,两个人在当时被称为“周家样”和“张家样”,成为一代名家。宋代的时候,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绘画技巧又有了进一步拓展,造型更加写实,情态更加细腻,题材也更多,这时候并不局限于贵族妇女,还有历史文学中的女性人物和传说故事中的人物都被广泛描绘,描写的内容更加丰富。《女孝经图》就是这是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绘制了不同阶层的女性,多以庭园作为背景,对人物的衣纹、面貌与动作的处理都非常细腻,且设色温雅,通过繁简、粗细、浓淡不一的线条和墨色,或端庄或艳丽的形象。明清时期的仕女画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它更多地描绘了中下层的女子,对象特别广泛,各个阶层都有,而且还喜欢在戏曲传奇和小说故事中取材,因为这个时期小说发展尤为繁荣,《红楼梦》、《西厢记》等都是描绘仕女图时最佳的取材对象,因此出来的画作也更为喜闻乐见。这个时期的风格流派比较丰富多样,作品的文学性更高,比较少见现实中的仕女图。比如唐寅的《王蜀宫妓图》,是他的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画上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四位后宫歌舞宫女,她们正在整理妆容,可以看到她们头戴金莲花冠,面施胭脂,柳眼樱唇,在额头、鼻子和脸颊上都涂上了白粉,情态端庄娇媚,正在等待君王召唤侍奉。当然唐寅并不是单纯描绘这些艳丽女子的,他创作此画的目的是在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也就是说,这是一幅有讽寓之意的仕女图。在仕女图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风格,但相似的一点是,他们都描绘出了古代女子的容貌华姿,表现出女性的本质美,也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审美特点。即使到现在,不同审美趣味的人也能在不同的仕女图中找到自己喜爱的那一款,这说明美是共通的,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谁能不爱美呢。那么,问题来了,你最爱的是一幅仕女图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