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期报得三春晖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开辟专栏带大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讲话和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和大家一起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0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典出:唐孟郊《游子吟》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释义:《游子吟》写于孟郊50岁被任命为溧阳县尉后把老母亲接到身边时。谁言: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尊老敬老02典出: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美德延伸故事:孟子:“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三国时候著名的文学家李密本在蜀汉当官,蜀汉灭亡后,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李密是有才的贤人,下旨征召他为太子洗马。面对晋武帝的征召,李密写了一篇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的经典名作《陈情表》拒绝了征召:“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据说连晋武帝看到《陈情表》后,被李密拳拳的孝心深深地打动,不仅没有逼李密,还赐给李密两名奴婢帮助他一起照顾老祖母,并且关照郡县官员,要给李密的老祖母一些比较切实的生活保障。祖母去世后,李密又为老祖母守孝三年,出山做了西晋的太子洗马。《世说新语·德行》中有个焦饭遗母的故事,一个叫陈遗的人,他的母亲爱好吃锅巴,因此陈遗无论是出外做官还是出差,都随身带一个口袋攒锅巴。海盗孙恩发动兵变,陈遗匆匆随军上了前线,后来战争失败,军队走散,很多官兵四散逃到山林里被活活地饿死,而陈遗因为随身带了几斗的锅巴活了下来,人们都说这是孝心给陈遗最大的回报。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来源:介休市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