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王重阳传授马钰的修炼方法,正是全真教

从隋唐起,儒释道三教出现合流的现象。禅宗就是佛教吸收道家特别是庄子的理论而成立的。儒家理学也吸收了很多佛、道的东西。金元时期创建的道教全真教,吸收了佛教和儒家精华,是一个典型的崇尚三教合一的道教宗派。全真教创教掌门王重阳不仅在建立多个传法法会时都以“三教”冠名,并且全真教以儒家的《孝经》、佛教的《心经》和道家《道德经》并列为三大经典。在教授弟子方面,王重阳的教学风格也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观念。王重阳在终南山活死人墓悟道,创立全真教。但王重阳在终南山一带的传教却非常不顺利。因为王重阳本身是陕西人,大家乡里乡亲对他比较熟悉。因为王重阳的特立独行,乡邻们“亲切地”送给他一个贴切的外号--王害风。给中神通王重阳同志打上了个“神经病”的标签。这种情况下,在本乡本土传道自然困难重重。历史上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禅宗的马祖道一悟道成功,同样在家乡无法传道。因此才有“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说法。王重阳知道在家乡无法弘道,只好做一回“外来道士”,千里迢迢前往山东传道。一到山东,全真教马上打开局面。因为王重阳收获的第一个弟子,便是山东当地的巨富--丹阳子马钰。马钰后来甚至劝说自己的老婆清静散人孙不二也拜入王重阳门下。可见马钰对王重阳是非常信服的。王重阳也非常看重自己的这个首徒。不过王重阳传授的修行方法,马钰却万般难以接受。出乎所有人意料,王重阳令马钰修行的主要方式,便是乞讨。马钰家族为当地豪门望族,他从小锦衣玉食。入道之后,马钰可以视金钱为粪土,但让他沿街乞讨、受人白眼,却万万难以做到。马钰曾向师父提出换别的修行门径。请求一出口,换来的是一顿毒打。没错!王重阳虽不是武侠小说中武功天下第一,却是实实在在的武举出身,听到马钰请求之后就是一顿胖揍。打得马钰不禁怀疑人生,多次萌发出退出全真教的心思。不过出于对师父的迷信,马钰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其实,王重阳传授马钰的修炼方法,正是全真教三教合一观念的体现。对门下著名的全真七子,王重阳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马钰出身于巨富之家,为了让他突破“面子问题”对修道之心的束缚,王重阳采取的对症法门便是乞讨。乞讨修行也有对佛教法门的借鉴。佛教六解脱法门称为“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忍辱”排在第三,是一种比较高级、难以做到的修心法门。而乞讨修炼就很有针对性“忍辱”法门。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实质是进行自我的突破。马钰经过乞讨修炼之后,果然自我突破,功法大进。他后来很感慨地对同门说,非常感谢恩师为他定制的修行法门,悟道之后体验到了不可言传的快乐。全真教主王重阳对不同的弟子,采取了不同的教导。全真教就在他的七大弟子手中发扬光大。七个弟子分别创立了不同的道教支派。特别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龙门派,至今绵延不绝。由于丘处机西行,获得成吉思汗的尊崇,全真教在元朝也得到蓬勃发展。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统治的时候,皇帝嫌天下道派太多不便管理。下令将天下道派一分为二,出家道士全部纳入全真教,反之则归入正一道。全真教遂成为道教两大支派之一,这都是创教祖师王重阳打下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