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之教以孝,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智涵解读:
孔子说,君子的孝,不会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人,身边的朋友。真正的孝,是敬畏天下所有的父母;真正的悌,是敬畏天下所有的兄长;真正的臣,是敬畏天下所有的君主。
《诗》里讲,一个真正的君子,百姓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
不是真正的君子,怎么可能获得百姓的拥护呢?
精读:
这一章有三个要点:孝——悌——臣
孝是讲的生命传承,父母祖先;悌是讲的兄弟姐妹,平级关系;臣是讲的君臣上下,管理关系。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了系统动力的三种形式:整体性、平衡性、次序性。
整体强调的是不可分割,不管父母如何,血脉传承谁也分割不了;平级关系强调的是平衡,彼此愿意相互尊重、爱和支持;次序性强调的是各有其次序,君主给臣子庇护,臣子给君主以贡献。
君子所讲的孝,不仅仅是对家里人,对身边的人,一定要扩大格局。上文讲过,孝在不同关系中有孝(亲爱)、悌(尊重)、臣(敬畏)三种体现,格局扩大就是,不仅仅在家孝顺父母,在外要孝天下所有的老人;悌不是只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而是把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臣仅仅是对自己的领导,是对天下所有为百姓遮风挡雨的高士。
《诗》里讲,真正的君子,百姓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
为什么?大家都不是傻子,谁真的对你好,谁真的想要成就你,怎么会感觉不到呢?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