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告诉我们,懂得孝顺的孩子有出息

北京治白癜风价格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现在生活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相比老一辈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今天可以说是天堂里面过日子,但是每从媒体里看到,某某地方老人独守在偏僻的老房子里面,生活无人照料,哪里老人去世在家,数天之后才被邻居发现等这些报道之后,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本人从小也是在农村长大,曾见过一老人因老伴去世多年,她虽有三个儿子却是一个人独自生活,由于精神上有些恍惚,却被儿子锁在院子里,老人翻越围墙时脚被摔断,结果老娘被亲生儿子一顿痛骂,骂的言语简直不是人话,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到哪里去了。国人总是以中华古老的文明而感到自豪,时至今日,我们祖先传承的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知传到哪里去了,笔者曾发表过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一些文章,曾有读者说,“今天是什么年代,何必去学习以前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其实我们该反思:一是我们今天该学什么,二是传统文化该不该学习和传承,故此笔者今天只想说一个话题,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得学习和传承,古圣先贤曾有十三经,其中有部《孝经》,中华美德孝行为先,孝是教出来的,我敢说懂得孝顺的孩子才会有出息。何为孝?《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孝就是做人根本天经地义,孝是立身修德的前提,尊敬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散文《孝心无价》,里面有一段话:“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再连接,最可贵的孝是人们的重要责任和做人的根本”。翻开《孝经》只有十八章,近两千个字,从开宗明义到丧亲为止,这是史上最早也是最全面论述不同层次的人,该当如何尽孝的经文。为人之本在于“孝”,君臣之孝便是忠,其实这才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核心,不过在那个时代君臣之礼为“孝”为“忠”,到今天依然可以理解为:人能孝亲,方有爱国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亲,不可以为子”,这就是“孝”。《孝经》有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实孝顺父母如此简单,在自然的生活之中,一衣一食该以父母为重,宁可自己谨身节用,不可亏待父母。“爱亲者不敢恶心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敬自己父母的人,是不会嫌弃别人的父母,天下父母人皆有爱,这才是大爱、大孝。一个不孝敬父母尊重家人的人是无德之人,对别人的尊敬其实都是假的,只不过利用而已。《孝经》有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敬父母不是表面的一日三餐,而是发自内心的致以敬重,发自内心的让父母心情快乐,病则为其心忧,丧则重孝严肃不怠慢,这就是为人子女的责任。“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世上为人要想得重别人的尊重,自己必须做到敬人父母,敬人兄弟,敬人领导,这也是一种孝敬的延伸,何不是做人的真理?“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人皆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人子女趁父母还健在时多一份孝心,远逝之日再好的孝心又有何用,留下的都只有背影和往事。当你远在他乡突然接到一个欲言又止,一切都说自己很好的电话时,我们就多听几分钟,唠叨何不是一种短暂的享受;当回家吃着父母用那长满老茧的双手种出的鲜嫩蔬菜时,内心可曾想到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当成家立业已为人父之后,却还象孩子一样用着父母的接济时,心灵深处是否会有一份感触或许一丝愧疚。当抽着几十元一包的香烟,喝着几百元一瓶的酒时,可知道家里还有一对父老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即使病了也舍不花钱看医生。其实这就是亲情的演绎,这就是滴水之恩,就是中华文明的底蕴----现在人都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从小就有很多幼儿课外班,学钢琴的,学舞蹈的,学跆拳道的,其实培养孩子兴趣是好,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学这些将来成名成星挣大钱,古话说的好,有德方可载物,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一份德教,多一份孝道,总比留家财万贯好,因为财多还要能守得住方是自己的财,纵观古今,细看当下,子不教子不孝,钱再多都是祸,所以我敢说懂得孝顺的孩子才有出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