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孝道”观,是孔子仁学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在孔子看来,孝道乃是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总源头,是理想人格的根基,为君子所必备;因而又是学以成仁的首要课题。这也就是弟子有若所谓,“孝悌也者,其为(践行)仁之本与?”(《学而》)孔子“孝道”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正确对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问题。孔子的“孝道”观,既是对中华传统孝道的继承,同时又对其做了重大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四个方面。
中华传统孝道的由来,可谓非常久远。不过据现代学者的考证研究,直至西周时期,孝道依然只是局限于相当小的社会范围之内。具体而言,行孝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已经去世的父母、先祖与神祇;行孝的主体,则仅仅限于周王、诸侯国君,以及卿大夫等宗子。当时的行孝与祭祀活动互为一体。祭祀必有祭品,因而当时又称行孝为享孝;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因而当时又称行孝为追孝。这种情况,在《论语》中依然有所保留与反映。例如《论语泰伯》所载孔子曰——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
孔子认为,对于圣王大禹,已经无可挑剔了。其重要理由之一是,大禹自己的饮食很差,但是大禹享孝鬼神的祭品,却置办得洁净而丰盛。孔子这里所谓的孝,就基本保留了西周时期的涵义与用法。
在中华孝道发展史上,孔子率先突破了传统孝道的上述局限。在行孝的对象方面,孔子将其扩展到了活着的父母。在《论语》中,孔子就多次对此做过具体表述。在行孝的主体方面,孔子将其扩展到了世间的所有子女。这也就是《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所载孔子曰——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
孔子这是在说:自天子开始,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最终而至于平民百姓,无论其身份地位的尊卑贵贱,都理应对父母终身敬行孝道,概莫能外。所谓“孝无终始”,亦即终身敬行孝道,其基本内容则是《论语》所载孔子曰——
“(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经过孔子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展,孝道开始覆盖到了全社会的每个家庭乃至于每个人,从而真正实现了中华传统孝道的社会普及化。从此以后,行孝不再是周王、诸侯国君、卿大夫等少数人的政治特权,孝道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普遍伦理道德。这堪称是孔子对传统孝道文化的一大贡献。
孝道由何而来?在孔子看来,孝道并非是人为的硬性造作,而是自有其确实的现实生活基础,或曰现实根据。这就是父(包括母)子之间的血缘亲情。具体而言,父母基于血缘亲情,在其辛勤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出了最真挚、最深切、最无私的人类关爱。与此相应,子女在其时时处处体验着父母亲情的成长过程中,同时也自然而然地逐渐生成了,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感念之心,以及回报之心。总而言之,亦即行孝之心。所谓孝道,于是由此而产生。孔子对此曾多次做过明确表述。
例如《论语阳货》载孔子曰——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这是在说,人生三年之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因而父母过世之后,子女应当为父母守孝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规制。现在学生宰予,却竟然要将其改为守孝一年。难道说宰予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三年之爱”吗?
孔子这里虽然主要是在讲,为父母守孝三年的传统丧制问题,但同时显然也讲到了,孝道由何而来的问题。孔子对此的答案是,孝道来自于父母基于血缘亲情的“三年之爱”,形象地说,亦即缘自于“父母之怀”。
此外,又例如《礼记祭义》所载孔子曰——
“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
其意是说,毕生不懈地自觉追求仁道的君子,都会自发地反思本始、追念先祖,不忘生养抚育了自己的父母。此乃缘自于人之天性。基于此,君子为了表达对父母与先祖的爱敬之心,以及真挚而深切的感念之情,自然就会努力做事,从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不敢不尽心竭力。孔子这里虽然主要是在讲君子的行孝问题,但同时显然也又表明了,孝道的现实根据或曰现实生活基础,乃是血缘亲情,或曰父母的养育之恩。
综观上述可见,孔子不仅突破了传统孝道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了中华传统孝道的社会普及化,而且还又在现实生活中,为其“孝道”观找出了确实的立论根据。孔子的结论是,孝道缘自于父(包括母)子之间的血缘亲情;形象地说,亦即缘自于“父母之怀”。孝道之现实生活基础或曰现实根据的明确,极大地增强了孔子“孝道”观的可信度与可行性。如果说孔子之前的中华传统孝道,尚属于是“神道”,而在孔子明确了孝道的现实生活根据之后,中华传统孝道则开始了向“人道”的转化。这则是孔子对中华传统孝道的又一重大贡献。
杨秀和是当代著名书法名家、画家,他的书法作品每年的成交额都会超过万元以上,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来说,杨秀和写下八个字的四尺整张书法,价格一般都在3万元左右。
年春,杨秀和经写了八个字“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保利拍卖行上拍卖,规格是四尺整张,估价是元,最终成拍价格是8万元。一般情况下,杨秀和每平尺书法润格在元左右,但个别精品每平尺润格可能达到1万元以上。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行云流水,落笔似云烟;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龙蛇竞走、磨穿铁砚;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其手心两忘;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似曼卿之笔,颜筋柳骨神形俱佳;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且气象万千;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陶醉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