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谚语,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

人的身躯、四肢、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轻易伤害甚至毁坏,这就是尽孝的开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这是我们身上的器官,最小的器官,发是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是由父母所生。来自于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财产,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所以真有孝心的人,他一定是自爱、自重的,这是孝道的第一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原文

孝经节选

仲尼闲居,曾子侍座。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影响

汉族人的信仰原本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由于儒家千年影响,直到明代无论男女都是长发束起。正常人只有在结婚的时候,夫妻才各剪一撮头发,结在一起,称之为“结发夫妻”。不正常的人分两类,第一类是坏了事的人,受一种“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走在大街上,人们远远看到之后疏远这类人,以示惩戒。第二类是和尚尼姑,需要持有朝廷的执照——度牒,才能削发为僧削发为尼,然后去深山老林的古寺中修行。吸取小说中经常出现,犯了事的人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以躲避追捕。

名人事迹

“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的王祥。王祥出生于三国末期的山东琅琊,但不久之后生母便去世了。后来父亲续娶了一位夫人,成了王祥的继母,她就是朱氏。继母毕竟不是生母,没有生育之恩,所以这位继母对王祥,其实并不好。王祥性格温顺,聪明,喜爱读书。“卧冰求鲤”的故事,讲述的是王祥继母朱氏,有一次生病了,突然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冰冻,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砸冰捕鱼(一说卧在冰上),忽然冰块融化,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鲤鱼回去孝敬母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