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美国人怎么看中国系列之二百年美

北京皮炎医院那个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612/9057338.html

这个系列话题开始写了,才发现应该先介绍一下清朝时期来华的美国人,他们都是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美国人。主要涉及四位:美国早期传教士卫三畏,大量翻译中国经典的理雅各,《真正的中国佬》作者何天爵,《中国人的特性》作者明恩溥。这一系列文章的主要素材取自这四位美国人的经历和作品。

应该向理雅各致敬!他把中国常用的经典翻译到了西方,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才能了解中国文化。陆续翻译出版了中国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春秋》、《礼记》、《书经》、《孝经》、《易经》、《诗经》、《道德经》、《庄子》等名著。

可以肯定的讲,理雅各的翻译不可能跟经典早期的解读接近,帮他解读的那些中国人已经是“非正统”了,这从他翻译《竹书纪年》就可以看出来。尽管如此,《中国经典》的翻译是理雅各倾注几十年心血才得以完成一项宏大工程,他明确意识到,只有透彻地掌握中国人的经书,亲自考察中国圣贤所建立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基础的整个思想领域,才能被认为与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职责相称。这种真正了解中国,而不是一味要把中国基督化的精神是应该致敬的。

向理雅各致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和卫三畏一样反对鸦片贸易,也就是反对西方邪恶的行径。很奇特的是即便是有宗教信仰的传教士也不是太多人反对伤天害理的鸦片贸易,可能跟西方靠鸦片贸易完成了一定原始积累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这是“悖财”,“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新冠在西方肆虐似乎就是“悖出”或者是报应。

同时要致敬卫三畏先生。卫三畏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认为儒家思想的许多精华,如中国人伦理道德观,人格品性等都是值得称道的。这实际上倒成了美国眼下必须承认的思想,只有这样才不会对孔子学院有敌视。

在《中国总论》中卫三畏首次“将孔子的儒家学说和佛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同样具有永恒的价值”。这是解决西方宗教冲突的良方。

卫三畏对对中国儒家文化具有“信义”的价值内涵极为推崇,称“世界上很少国家能与中国相比”。他指出,中国的社会构成,关键在于确立一种恰当的关系,使人们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得教化成而天下治。

卫三畏先生看到了目前没有被国人重视的一个重要文化特点:儒家的哲学向内用功,通过认识自己,进而认识和掌握整个世界,儒家的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注重“修身为本”,注重实践层面的操作,而不把重点放在纯理性的思辨上。眼下认识到这些舆论场对儒家的反对该绝迹了。

这四位都是因传教来中国的,卫三畏成了外交官和汉学家,理雅也成了学者,何天爵后来成了外交官,跟曾纪泽是朋友,与恭亲王奕打交道很多。

另外需要致敬的是何天爵,原因是他的品格、客观和远见。对何的介绍有一句很突出:“在处理美国侨民在华经济纠纷和教案方面不遗余力”。但他对中国的看法是:“这个民族有着光辉的未来。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终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的现实证明了何天爵先生的远见,而且当时有不少人是持同样观点:“那些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