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中的我国黑水城,俄美英法探险家纷纷

公元年,一名俄国人科兹洛夫带领一组人潜入到我国西北边疆,科兹洛夫是一名沙皇俄国的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并且是一名探险家,同时他还是俄国军官,这样的身份与我国“摸金校尉”很相似哦。

清末以来,清政府软弱无能,受制于西方列强,无暇顾及这些外国人员进入边疆活动。一大批西方冒险家利用这个时机纷纷踏入我国边疆非法发掘,掠取文物。

科兹洛夫就是其中的一名,他曾多次潜入到我国西部地区探险并发掘文物。这次他们来到了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部,这里是宋代时期西夏国黑水城遗址所在地。在西夏和元代时最为鼎盛,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额济纳也是国内惟一沿用古西夏地名的地区。

公元年明朝大将冯胜攻破了黑水城,此后遭废弃。多年来,由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流沙从东、西、北三面侵蚀黑城,许多遗址已埋于沙下。额济纳旗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戈壁荒漠占94%。

著名玄幻小说《鬼吹灯》里就有涉及黑水城的情节:

“西夏有位通天晓地的大臣,夜晚路经黑城子,见距城十里的外围土城上空,三星照耀,有紫气冲于云霄之间,便大兴土木,将那里改建成通天大佛寺,希望自己死后能埋葬在那里......”

两年多前,科兹洛夫已进入黑水城遗址进行探险发掘,获得了许多伊斯兰文化手稿资料,但他还不满足,又专程到达此地再次探险寻宝。

这次,他们没有进入黑水城中心地带挖掘,而是来到了城外一座废弃的寺庙,寺庙中有一座古塔。寺庙的建筑经过岁月侵蚀和地震影响,大多已损毁,只有这座古塔屹立不倒。

他们进入塔内开始了寻宝,当他们设法进入塔顶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里面塞满了宝物,大量的书籍文献整整齐齐的放在架子上,这些书籍以丝织物为封面,数量超过了册,这些书不仅有西夏文,还有藏文、汉文、回鹘文、突厥文、波斯文、女真文、蒙文。

他们兴奋的又撬开了塔底的地宫密室,密室正中央树立着木柱,柱子周围矗立着20多尊真人大小的泥塑,还有雕刻、铁器、青铜器、木器与纺织品等。

因这里地处沙漠,气候干燥,这些书籍文物都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这些书籍至今仍保存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中,物品器具则收藏在俄国博物馆。

俄国的发现震惊了世界,闻讯的法国、英国也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到黑水城寻宝。英国人在黑水城发掘了八天,也发掘到了一批西夏文书,但意犹未尽,干脆把俄国人无法带走的壁画也凿下来据为己有,法国人也有所收获。

后来美国探险家也想分一块蛋糕,再次进入到黑水城遗址,但所获不多。

这些重要文献资料长期沉睡于俄罗斯科学院中,不愿公诸于世,另有一些散落在西欧各国,我国学者想要研究西夏历史,却很难看到这些材料。

年,我国学者罗福成等人不得不掏钱从俄国学者手中购买了《番汉合时掌中珠》,开始研究西夏文字和历史。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一学者兼教授对外透漏了黑水城文献中的一部西夏律令,令人气愤的是,中国学者却无法看到。

年,苏联另一学者才将该西夏文律令影印出版刊发。年我国社科院研究人员将其翻译成了汉文。

要想全面透彻研究西夏文化和历史,怎么能离开中国呢。于是,年,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与我国社科院一研究所合作,中国学者才得以看到本来就属于我们自己的大量西夏文献资料。

经初步研究,西夏文化很接近汉文明,黑水城这些文献有很多来自翻译的汉文经典书籍,如《礼记》、《孝经》和《贞观政要》等。

随着对西夏文字的解读和对这些西夏文献的研究,西夏古国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慢慢揭开。

最后,再额外提一下吧,我国自古有新朝代为前朝修史的传统,推翻了西夏、金、南宋并大一统的元朝也不例外。

面对修史,武力值全球第一的蒙元政权也是相当苦闷,本来擅长喝酒吃肉、骑马射箭,现在却要拿笔杆子写大文章,这可对蒙古人出了大难题,关键是前朝有好几个呢,宋、辽、金、西夏,这可是大工程啊,比攻城略地可难度大多了。

因此,元朝君臣对修史也是多次讨论、部署,但一直是狗咬刺猬—无法下嘴,前后讨论了80多年,直到元朝末年,才匆匆完成了修史工作,总算对历史有交代了。

可是蒙元分别编纂了《宋史》、《辽史》、《金史》,却唯独没有为西夏修史。有人说是因为西夏对蒙古的顽强抵抗,直接造成亲征西夏的成吉思汗死亡,甚至据野史认为被献给成吉思汗的西夏王王妃在两人亲热时杀死了成吉思汗,气愤、恼怒的蒙元政权不愿意为西夏国修史。

但小何弯弯认为更可能的原因是蒙元朝廷认为西夏国国土面积狭小,且来往称臣于宋、辽、金政权,不算是完全全独立的国家。

关于元朝为前朝修史的具体情况,本人11月14日发布的文章《一部燕云台引出国人疑问:宋、辽、金谁才是正统?元朝这么说》中有介绍,有兴趣的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