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子虚或许是当时最真实的九尾狐

近期随着新版封神演义的热播,大家一定感到很好奇说之前的美美哒的九尾狐怎么变成一个风致翩翩的少年了呢

个人倒是觉得这次的导演挺用心,没有照抄之前的剧本进行直接翻拍,而是加入了很多创意进去,也很好的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风致翩翩九尾狐形象具体哪个版本的创意好就留给观众自行评价吧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用来象征祥瑞。九尾狐狸和玄狐、白狐等最先出现在原始宗教的图腾信仰中,《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解读山海经这些古老典籍,九尾狐其实是位于东方或南方的青丘这个地方原始部族的图腾物。说它“能食人”,表明它在威胁敌人、保护本部族安全方面具有神性。又说“食者不蛊”--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邪气的侵害,这显然是与九尾狐图腾信仰相关的原始巫术,相信九尾狐具有辟邪的魔力。

《吴越春秋》将其与大禹治水娶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可见其不仅吉祥而且贞贵。实际上,九尾狐在先秦时略有巫术性形象,也符合子虚的形象定位,至汉代才转为祥瑞,象徵了多子多孙、吉祥以及帝王之兆。汉代,在符命思想影响下本为图腾神之一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成为祥瑞的象征符号。《孝经》里面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这大致说的是,只要君主治理天下治理的好,人民生活好,那九尾狐就会出现而报祥瑞。

尽管在唐代流行狐神、天狐崇拜,但那已经是妖神了,既然是妖神就不像正神那般正经,不免胡作非为,就像没成正果之前的孙猴子一样。虽然九尾天狐仍保持着正派风范,可惜九尾狐狸的光荣史终究是要结束的,九尾狐也正因为它神通最大,所以当它被妖精化后也就成为了妖性最大的狐狸精了。

可惜九尾狐在北宋初期已开始被妖化了。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可见九尾狐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是什么瑞狐、神狐,变成坏东西。

在元明清时期,经过千年的流动变化,九尾狐不仅食人的邪恶形象更加突出,也逐渐成为了奸诈的代名词。尤其是将九尾狐与当时一些不好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使得九尾狐在人们心中倾向于一种不好的女性的象征了。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