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www.txbyjgh.com/axhd/m/1975.html%%%子曰:“法语①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②之言,能无说乎?绎③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①法语:古圣前贤留下来的颠扑不破的训诫之辞。法,法则义。语,告诫义。②巽与:巽,恭顺义。与,许与义。③绎:本意抽丝,引申为探究、寻求、寻绎。这里是指向抽丝理线一样,找线头、理线索。孔子说:“严肃而又合乎原则的正言相告,能不听从吗?但只有内心真正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美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但只有分辨它的是非真伪,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面听从而实际不改,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教在人,而学在己。即使有善教的老师,而自己不善学,那么教者也对他没有任何办法。许慎《说文》:“法,刑也。”刑,有型的意思。古注以为法言即是正言。中国文化的传承,主要方式是师徒相授,代代相承,上古文字媒介不发达,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性特点,往往把重要的心得总结成非常凝练的几句话,用于师傅带徒弟的口传心授,这就是法言,相当于法诀,是累代圣贤师祖经验的结晶,对天地规律高度的概括和把握,是模型和成式,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由远古时代的咒语演化而来的,在古代是知识的精华。《孝经·卿大夫》:“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有口服心不服的现象,道理上你绝对是对的,我确实也说不过你,我可以表面上应和你,但是,我心里就是不服气,行为上就是不按你的道理去做,你说得确实很对,我也知道我哪里有错误,是不对的,但是,就是不改。这样的人,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也还是经常能够见到呀,甚至于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这样做呀!好听的话,谁不愿意听呢?越听心里越高兴,我们常喜欢说“高兴就好”,只要听着心里高兴,我知道他在骗我,但是我心甘情愿,我就是愿意被他骗;或者,他或她能够让我高兴,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对我最大的爱,我对他绝对的信任,我一听到他说话就高兴,甚至一见他、一听到他的名字、一想到他,就高兴,即使他骗我,我也高兴,从来他都不会骗我呀,能让我这么高兴的人,他怎么会骗我呢?这么好听、这么悦耳的话,怎么会骗我呢?这些现象,我们现代人是不是要检讨一下呢?我们很多自己的问题,很多社会的问题,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法语之言,我们能无从乎?我们能够改正吗?照镜子发现了自己脸上的污渍,我们马上就要把它洗掉,而且要常照镜子;化了妆的要经常补一补妆,这些关乎自己的形象,我们现代人都很注重。但是,从善如流,对于自己思想行为上的缺点,自己德行上的污渍,我们能否常照镜子,及时发现,发现以后马上修正呢?糖衣里面会有炮弹,口腹里面有蜜箭,被人卖掉了,有时还要帮人数好钱,如果我们对好听的话不加以分析鉴别,事到临头,想要避之,恐怕就来不及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是不是很多呀,往往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个人问题的累积呀!而个人问题,其实就是修养问题。千万不要做那种孔子都拿他没有办法的人呀!孔子在颜回之后,寄希望于他的更年轻的弟子门人,更寄托于他身后的千秋万代,本章中所说的法语之言,难道不是我们现在正在看的这部《论语》吗?孔子所寄希望的,难道就不包括现在正在读《论语》的仁者您吗?法语是上古留下的真言,《论语》是千秋万代的《论语》。《论语》就是以法言的形式表达孔学思想的。孔子杏坛讲学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