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受胯下之辱,也要爱惜生命禅说国学

北京中科曝光 http://m.39.net/pf/a_5154127.html

孝是天经地义的,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宠爱尤其多,父母祖父母就是给给给,到了学校,就是分分分,进入社会,就剩下钱钱钱。

一切为了自己,一切想着自己,极端个人主义,因为都是自己的,从不考虑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受到一点压力,就放弃生命,认为自己有权处理它,放弃它。

这种人的精神非常脆弱,最容易自杀许多生活优裕的国家,自杀人数都比较多。我国也出现自杀成为青年死亡的最高杀手现象。

这就需要补课,补做人的教育课,要从如何当孝子补起现在西方科学将自杀看成精神病,心理病。我认为这种病是缺乏孝道的结果,中国传统的孝道是治疗此病的特效药。

在《孝经·开宗明义》中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这是孝的开始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父母给的最宝贵的东西。而父母爱子女是最无私的。损伤自己的身体会让父母担忧,子女是父母掌上明珠,一旦丧失,会非常痛心。因此,孝要从这里做起。

具体地说,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不要滥用自己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要避开危险的地方:要节约时间,不能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要经常给父母通信息,报平安。

儒家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最好经常在父母身边,父母自然比较放心。因此提出“不远游”。据说孔子跟弟子讲这个道理时,弟子辞归者过半。孔子加上一句“游必有方”,不管到多么远的地方去,要将缺失的地址告诉父母,让他们放心。

在国内大学,许多学生入学后几乎每天给父母发一短信,开始说许多话,后来有事多说,没事少说,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也让父母放心。

现在去美国的青年很多,有孝心的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我的邻居老两口每周六中午在电话边等待女儿从太平洋彼岸打来电话。父母怕国际长途花钱多不敢多说,子女却希望多说几句话,一边父母说“行了。”一边子女说:“再讲几句。”

爱护身体珍惜生命,目的就是让父母放心,不必为自己担忧。对于侮辱,要有自信,要蔑视他们的卑鄙,像韩信那样,志当存高远,忍受胯下之辱,为了将来建功立业。

“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像马加爵,忍受不了侮辱,杀了几个同学,也将自己推上死路。自己出了气,犯了罪,图一时痛快,给自己的父母,也给同学的父母,送去了无穷的悲哀。没有孝心,也没有爱心,做了蠢事无可挽回。

就像孟子说的那样,历史上成大功者,没有一个在安乐的环境中轻松取得,都是在艰难困苦中,经过奋斗才获得的,所以,一见艰难就承受不了,精神十分脆弱,有的躲避,有的自杀,必将一事无成。

所以不能吃苦,不能忍受侮辱,承受不了强大的精神压力,很容易垮掉,就不能尽孝,也肯定不能成为孝子。当然,儒家所说爱惜生命并不是指贪生怕死,为了真理也要“舍生取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