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一则教子弟①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②气象③;检④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⑤惕厉⑥工夫。
①子弟:对后生晚辈的统称。②正大光明:胸怀坦荡,言行正派。“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易·大壮·彖》“大抵圣贤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达。”——朱熹《答吕伯恭》③气象:原指自然界的景色和现象,亦泛指景况和情态。此指人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体现出来的个人气概。④检:反省,检讨。⑤忧勤:担忧不够勤奋。⑥惕厉:警惕激励。惕,警惕,戒惧。厉,磨砺,磨练。
在子弟们年幼时就应该开始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导,而且要教导他们应当有坦荡正派的举止气概;在平素生活中要时常对自身进行反省检讨,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身功夫。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二则
与朋友交游①,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①交游:交际,结交朋友,和朋友来往。
“其交游也,缘义而有类。”——《荀子·君道》
结交朋友,和朋友来往,必须留心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学习,这样才能在交往中受益;对于古圣先贤的言辞教导,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效仿践行,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书,才能真切的体味到书中的言语。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三则
贫无可奈惟①求俭,
拙亦何妨②只要勤。
①惟:只有。
②妨:障碍,阻碍。
贫寒艰难无可奈何的时候,只要勤俭持家,生活总是还可以过下去的。天性愚钝没有关系,以勤奋学习弥补天生之拙,也未尝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四则
稳当①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②人,即是快活③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①稳当:牢靠妥当。
“此说甚为稳当,切更思之。”——韩愈《答侯生问论语书》
②本分:安分守己。
③快活:快乐。
“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白居易《想归田园》
牢靠又妥当的言语,往往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不多。一个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少之又少。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五则
处事要代人作想①,读书须切己②用功。
①代人作想: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②切己:切身,自己切实地。
处理事情时,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替别人着想。读书却必须自己踏踏实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不能替你读。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六则
一“信”①字是立身②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③字是接物④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①信:信用、信誉,真心实意,诚实不欺。
“期果言当谓之信。”——《新书·道术》
②立身:树立人格。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
③恕:宽容,推己及人之心。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④接物:接触外物,交往、交际。
“君子之自处也谦,而其接物也恭。”——《壮悔堂记》
一个"信"字是立身处世、树立人格的根本,因此做人不能没有信誉。一个"恕"字,是与他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为恕的前提是能推己及人,于己于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七则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①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②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①苏秦:战国纵横家,有口才,善辞令。初说秦惠王吞并天下,不纳,后游说六国合纵以抗秦,佩六国相印,为纵约之长,迫使秦废帝号,归还所攻占韩、魏两国的部分领土,不敢窥函谷关有十五年。后合纵之约为张仪所破,苏秦遂至齐为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处死。生平事迹见《史记·苏秦列传》。
②石崇:晋朝著名富豪,历任散骑常侍、荆州刺史等职。曾劫掠远使客商,积攒钱财无数,在洛阳修金谷园,奢靡成风,与贵戚王恺、杨琇等以奢侈相尚,争富斗气。与潘岳、陆机、陆云等人号称二十四友。后来八王之乱,在永康元年被以贾后党羽免官,最后为孙秀借故杀死,盖因生活过于豪奢遭忌而被杀。其事见《晋书·石崇传》。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极佳的口才,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能言善辩,而招来杀身之祸。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积攒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敛财太多,奢靡无度,遭人嫉妒而命丧黄泉。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八则
教小儿宜①严,严气②足以平躁气③;待小人宜敬,敬心④可以化邪心⑤。
①宜:应当。
②严气:刚正之气。
③躁气:轻率、浮躁的脾气。
④敬心:尊重而谨慎的心态。
⑤邪心:不正当的心思。
最好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为小孩心思顽皮毛躁,不能定下心来,需用刚正之气平复他们的浮躁之气;对待心念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因为小人心思邪僻,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许他会想保有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放弃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谨慎的态度和他相处,至少不会蒙受其害,所以说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九则
善谋生者,但①令长幼内外②,勤修恒业③,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但就④是非可否,审定章程⑤,而不必利于己。
①但:只,仅,只是。
②长幼内外:泛指一个家庭里的男女长幼尊卑成员。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朱子家训》
③恒业:经常而持久的事业、职业。
④就:取向,接近。
⑤章程:处理事务的规矩和程序。
善于谋生的人,仅让家中老小勤奋尽心的经营产业,而不是一味的要让家族致富;善于处理事务的人,只根据是非曲直来审阅评定章程,而不是凡事都以结果对自己有利为标准。
静心共修—《围炉夜话》
第十则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①之高在忠信②,非关机巧③;学业之美在德行④,不仅文章。
①生资:指人的资质,风度。
②忠信:忠实诚信。
③机巧:机变取巧。
④德行:道德品行。
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关忍耐度过,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成就学业之美,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而不只是知识的多寡和文笔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