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净业三福,人天福的标准妙

净业三福,分为: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想要享受人天福,就要做到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想要享受二乘福,就要做到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想要享受大乘福,就要做到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以上净业三福,总共就这十一句。本文我们讲解,第一、人天福。在读诵经典的时候,经文中经常能看到“善男子、善女人”,什么叫‘善’你知道吗?就是要具足这三种净业,才是“善”的标准。也就是说,净业三福这十一句全做到了,才能称得上是善男子、善女人,由此可见标准很高。当我们读经的时候,就可以想想了,自己是善男子、善女人吗?首先我们来看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孝”的含义,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告诉我们,一家人是一体,上一代和下一代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孝”是没有代沟的。扩大来讲,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两者本是一体。正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能够把“孝道”做圆满的只有诸佛如来。“孝养父母”,“孝”指理性,“养”指行德。所以说尽孝就是要做到三点: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戒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发扬光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孝道,所以我们要明白,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养父母,才能够奉事师长,一个人不孝父母,却能做到恭敬老师,理上是讲不通的,肯定不是真心的。能孝顺父母又尊重老师,才是理所当然。在佛教中《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藏”是宝藏,唯有“孝、敬”才能开发无尽的宝藏,因此“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在三种净业里,排在第一,非常重要。我们自古都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已经过去了很久远的时间,逢年过节我们还要纪念,这是什么原因,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纪念呢?就是因为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本是一体,我们和祖先是没有分隔的,一心真诚的纪念,就是自性的一念相应。试想,祖先我们都能念念不忘,而父母就在眼前,怎么能不孝顺呢。不忘祖的人,一定会孝。“孝”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兄弟要和睦,让父母忧虑,不奉公守法,让父母担忧牵挂,这都是不孝。学佛也是如此,佛是老师,我们对老师尊敬,念念不忘佛陀的教诲。去寺院拜佛,或者家里的小佛堂,并不是把佛像当作神明来看待,我们称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本师就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所以说,佛像有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当我们祭祖的时候,去礼佛的时候,就要想到孝亲尊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