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族文化说八月十五应该这样过

一份秋意一份寒,马上又快到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忆往昔,把从小到大所有的记忆搜罗起来,对八月十五的印象似乎也只是停留在吃月饼送月饼、过假期串门子。小的时候每到八月十五,总是站在院子里听着妈妈一边讲嫦娥奔月的传说,一边抬着头使劲的盯着天上的月亮找那棵吴刚怎么也砍不动的桂树,幻想着玉兔在圆圆的月亮上沿着圆圆的边欢快的奔跑。月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始于唐,盛于宋,明清时期与春节相同,成为以汉文为基础文字的人群的第二大节日。主要活动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以月之圆兆示人之团圆,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求丰收、祈求幸福之意。春秋时期周天子就有“春朝日,秋夕月”的习俗,这里的夕月便是拜月的意思。隋唐时期裴寂以圆月为构思发明月饼,解决隋朝起义军军饷问题,自此月饼成为中秋节标志性食物。拜月祭坛中国年以来一直受族群观念影响,家庭、家族、宗族、国家等,均依托于宗族。宗主要为姓氏,依托于姓氏与宗庙(五百年前是一家)。族乃宗的分支,依托于族谱与祠堂。家是族的分支,依托于家训与家风。中国历史上的各封建王朝也是以家国天下为主题,主要依托于皇族与士族。因此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族观念强大并拥有全世界最完善、最精密的宗族管理体系和传承文化。戚继光祠堂《孝经》中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想,立身扬名,光耀门楣不但是大多数古人的价值观,也同样是现代很多人的人生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完成超级逆袭。但父母可能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不易,更加明白生活的艰辛,加上对孩子的疼爱,或许更多的是希望平安与幸福!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邻人生就像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一样,平安幸福,光宗耀祖,功成名就,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往往什么都得不到。平常心对待一切,临近八月十五,希望能有机会陪伴在家人和爱人身边的朋友们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赏花、赏月、享时光;也希望远在他乡的朋友们在辛苦的奔波忙碌中一定要抽出时间给家人、爱人打个电话,人非浮萍皆有根,共赏一轮月,心系天涯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