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刑想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字面意思理解好像是折磨人的耐心的,那么是这样的吗?
耐刑是我国秦朝的一种刑罚,主要就是剃除犯人的鬓毛胡须,只保留头发。在我们现在来看,耐刑确实没有对犯人造成实质性的肉体损害,那么为什么古人会如此在意剃去毛发和胡须,并能将之上升为刑罚呢?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率兵攻打张绣时,路过一大片麦田,看着麦子长势很好,想要收买民心,便下令不准让任何军士践踏庄稼,违令者斩首,老百姓看到之后无不称赞的。但是他的马却突然受惊踏入了麦田。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却被执法官拒绝,于是便要拔剑自刎。在手下积极的劝阻之下,曹操便拿起剑割断了自己的头发扔到地上说到: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这就是“割发代首”这个典故的由来。
大家很好奇,为什么头发也能代替头了?
在《孝经·开宗明义》有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意思就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敢有丝毫的损伤。在古代,百善孝为先,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人们把身体上一切都看的非常重要。后世便以这个为基础,深层次的表达出了:要好好爱护自己,不让父母担心,这样也算是对父母的孝顺和回报。
所以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刮胡子也算是刑罚了吧,曹操犯罪便“割发代首”。古人讲究孝顺,你刮他胡子,剃他鬓角,那就是对他的侮辱,让他背负不孝的名义。所以古人都是长鬓角,长胡须。
那么女子没有胡子和鬓角怎么办?女子的耐刑主要就是刮体毛,现在的人刮体毛都是为了爱美,古时候可让女子受了大罪了,因为古代可没有这么多的高科技脱毛仪,都是用刀刮的,不仅侮辱人格,还特别考验女子的忍耐力,所以这个耐刑的字面意思更适用于女子了。
在秦朝,耐刑的主要意义就是侮辱人了,可以说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代名词了。但是犯人既然犯罪,那么大多都是不讲礼义廉耻的,所以秦朝之后这个刑罚也就没有了。礼义廉耻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就是现在的道德,已经没有了法律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