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功之路必须有的九个能力下

(文章有点长,请耐心看完)

今天的培养就是孩子的未来

继上文提到很多家长都会忽略的部分,不是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好,未来就能成功,而是要从小培养出孩子面对生活的能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曹雪芹

干大事的人必是懂得人心、人情、人性的人。要做事能成功必是做人成功,并懂得与人相处。可能你会说:这些这么深奥的道理可能连父母自己都没太搞明白,那怎么教孩子啊?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当你发现孩子都没有这九种能力的时候,恭喜你!因为在教孩子的过程当中,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锻炼这些能力。

5.练沉稳

文章有谈到孩子三岁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在这之前需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孩子三岁以后,就要开始延迟满足,同时要给孩子讲明情况,直到孩子能理解为止,要让孩子学会等待,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的任何要求都是马上能兑现的,好多事都是要用时间等待,要有耐心的。

例如:妈妈正在工作,孩子要让妈妈陪玩,否则就闹,这样的时候,必须给孩子讲明白,让孩子理解,当讲过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能体会到事中原委,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沉着稳定的的好性格。

特别是在孩子烦躁任性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烦躁的时候,也会引起家长的烦躁情绪,家长自然是能压制住孩子的,但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会不知不觉地偏离沉稳而变得暴燥无常。

让孩子独立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给予信任和支持,包括让孩子自己玩,自己去和小朋友们相处,过程中去培养独立沉稳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父母本身要做到再大的事情都要保持淡定,冷静才能处变不惊,冷静才能细心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易系辞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常那些有福气、大富大贵之人都言辞比较少,而那些脾气急躁的人则言辞比较多。

为什么少说话的人有福?

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得人心,往往是因为不够了解对方。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性格和喜好上完全协调。”

你觉得好的,对方未必喜欢,你觉得不好的,对方也未必讨厌。

如果我们事先不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喜好,盲目就上前搭话交流,那么很可能无意中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给自己的生活增加阻碍。

鬼谷子教我们说:“得其情,乃制其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再制定相应的谈话策略,这样便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让他对你产生好感。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多听、多看、多做、少说。这样既可以时刻观察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伺机而动。日后,自然就更容易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功机会。

6.练心智

心智往往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表现,不生气、不计较,不容易被别人激怒是一种能力。一个人的心智决定了他未来能走得多高、走到多远。

这里包括了孩子面对受挫时的能力,面对失败时不气馁,面对争执时不计较,遇到不公时冷静面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楚辞》

这句话的意思是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或美好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

让孩子明白万事万物都皆有利弊,客观中立的角度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

另外,陪孩子朗诵《诗经》和《孝经》也非常有效,不需要去给孩子解释当中的意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读了足够多遍之后孩子自会理解其中深意。

因为古圣贤的智慧是全息性、整体性的。言语道断,我们一旦注入解释,就增加了个人主观的看法进去了,反而不客观了,今天读理解了这个意思,明天再读可能会理解出另一个意思来,这样读经典会非常有趣。

另一个提高孩子心智水平的好办法是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可以在讲完故事之后,给孩子提出一到两个议题进行讨论。这个时候,记得父母们需要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没有评判和定义。

讨论可以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描述故事讲的是什么。

(2)故事涉及的情绪情感有哪些?

(3)孩子自己有什么想法和想象?

(4)如果故事可以更改,孩子会如何创造新的故事或者结局?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主题的绘本。这样,绘本故事里的很多隐喻的道理都可以被孩子理解和吸收。

7.练口才

口才决定了一个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影响多少人意味着将来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成功者大多数都是演讲高手。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学习讲故事就是最好的练习口才的方法:

(1)从叙述一个故事开始练习。

(2)到深情并茂的把一个故事描绘得有声有色,吸引到别人的专注力。

(3)再练习透过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故事意义的思考。

(4)最后是在故事中植入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或对别人有启发意义的观念,这是个很有趣的学习过程。

如果孩子已经学会讲一个故事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孩子对着小伙伴们讲,对着熟悉又年龄差不多的伙伴,孩子相对会更容易放松。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的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就震撼了全世界,当中我们要学习的其实是他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最打动人心的是那一个个的画面浮现于脑海:

“一个人人都平等的世界。”

他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能够站在大多数人利益的角度才能引发他人的共鸣。这种利他精神就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培养,我们不需要一定成为多么伟大的人,但是处处都为别人着想的人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而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口才好的人,例如:张仪走访六国以连横破合纵,救秦国于危难中,为秦国后来的统一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石。

辨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

——(东汉)王充《论衡》

古人非常注重说话的艺术,辩解辩论的目的是让对方心悦诚服的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并非用身份地位及言语恐吓对方,使其不敢直言。

8.练情商

要学会赞美、学会拒绝、还要学会幽默。

生活中一般父母很少去觉察自己的语言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会说话就是一种情商的表现。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

——《孙子》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温暖使人生出动力,语言有时却很可怕,一丁点儿的错误都会使人际关系出现裂痕,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更可怕的,就是那些出口伤人却毫无自觉的人。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三次羞辱他,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及国家的尊严。

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

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

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个故事道尽了一个人的情商有多重要,楚王自取其辱,晏子临危不乱。

高情商的孩子具备哪些特征?

(1)高情商的孩子懂得欣赏夸赞别人,能发现别人自己都觉察不到的优点,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令别人心花怒放。

(2)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乐观开朗整天乐呵呵的,脾气好不等于没脾气,高情商的孩子更懂得收放自如,不会伤及无辜。

(3)性格自带幽默感,这样的孩子自带光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追随。

(4.)乐于帮助别人,高情商的孩子能够理解别人的难处,也会情不自禁的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5)高情商的孩子内心强大,意志坚定,不惧失败,勇于接受批评,抗挫能力强大。

知道了这五个特征,再用下面的五个步骤,就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了。

~先培养孩子观察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有能力去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培养孩子能洞察别人的情绪。

~透过洞察,发现别人的心理需求。

~培养孩子在人际关系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9.练阅历

要学会说话、学会办事、还要学会做人。

父母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来拓宽孩子的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这些都是能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为以后出社会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常看到很多学霸在被采访的时候都表示,自己成绩好,跟从小出门旅行,多体验生活有关。父母带他们到各地博物馆,名胜古迹参观,对他们学习历史,拓展思路,有很大的帮助。

小时候的出游,使他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概念,长大之后对世界各地的人、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喜欢。

这些孩子长大了,一般性格都很开朗活泼,独立自信,不怯场,对很多东西认识,有很好的认知。他们都会很感谢父母,从小带他们出去看世界,知道人生有很多选择,很多可能性。

练阅历另一个目的为的就是提升智慧,除了多看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孩子走到人群中去体验生活,与人相处才能达到真正的历练。

真正的智慧是能够从了解别人的基础上去了解自己,很多人看别人身上问题的时候很清晰,在自己身上却成了一片浆糊,其实我们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缺点都是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老子告诉我们:善于揣度别人的心思、能摸清别人心理的叫作智巧,能够了解自己的才叫高明。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表现,战胜自己,才可以真正称为强。

学习成绩好的是智商高的人,能左右逢源的是情商高的人,而真正优秀的人,是有了足够阅历之后,对于任何事情都宠辱不惊的人。

带孩子丰富他们的阅历,是父母眼光格局很好的体现。生活中的很多细小时间,终将汇成一条条大路,带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

父母帮助孩子练好了这九个能力,日后孩子无论去到哪里,做什么事情、或和人相处必定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