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多少红包,也不如一个拥抱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s://news.360xh.com/202001/08/55340.html
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近,家的呼唤也更加真切。对于国人来说,没有比回家过年更隆重的迁徒了。“春运再挤,亲情始终阻不断”,成为亿万乘客的心声。无论是子女挤回家“孝年”,还是父母挤进城“漂年”,都是家的团聚,都是亲情的融合。虽然春运造成交通大拥堵,虽然“一票难求”困境,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虽然还乡入城的路途,变得异常曲折和艰辛,但依然阻隔不断亲人团圆的步履。有钱没钱,过年回家每到过年前,你都会抱怨,你说真不想回家,又要被催婚了。你说又要被亲戚追问感情、工作、收入状态,你说过年还是跟朋友出国旅行吧。可实际上你还是拎着大包小包挤火车、坐小巴不远万里回老家过年!于是春运就成了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迁徙运动!风尘仆仆的带着精心准备的年货和心意背着大包小包,也不觉得辛苦带上祝福和笑容把孩子带回家看看!还有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选择用骑摩托车的方式回家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风雨兼程回家过年。他们中很多人不会上网抢不到票有些人觉得火车票太贵想省一点路费给孩子买件新衣服寒风、大雪、疲劳以及结冰的路面所有困难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所有一切艰难都抵不过四个字“回家真好!”为了再次相见时的拥抱,所以,你不惜坐31个小时的火车回家。过年,回的是家,见的是乡容、闻的是乡音、品的是乡情、忆的是乡愁。生养我们的地方,有老槐树在、井台在、一条条街巷在,还有那小伙伴和老大娘在,就连一声鸡鸣和犬吠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我们怎能不归乡?过年过的是记忆、是乡情、是亲切、是美好。古人讲“父母在,不远游”。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和农民的子孙不仅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且从家走了出去。漂泊在外过得好坏不说,到了年关不想家是假的。看到同伴和老乡都做着回家和为父母购买年货的准备,我们岂能无动于衷呢?即使自己身系大事、要事不能回家,即使爹娘不争我们的礼,前年不回,去年不回,今年还能不回家吗?爹娘在家、族亲在家,还有老祖宗的坟墓在家乡,不回家行吗?谁能与家乡脱的了干系呢?回家过年过得是团圆、是感恩、是尽孝、是不忘本如今,一些常年在外的年轻人,不愿意赶在春运高峰回家过年,更愿意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过年,这一现象被称为“反向过年”。有人觉得让父母“反向过年”能节省成本,还能让他们体验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也有人觉得老人到外地过年有很多不便。一方面,当“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奢望时,回家过年也成为子女的一种孝道和责任。特别是,平时子女工作忙,老人们可以理解,只有在节假日时,老人就盼望孩子来看看。子女回家过年,除了遵从亲人团聚的习俗之外,更多的是向父母尽孝。而尽孝主要表现在:将父母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亲手为他们准备几顿丰盛可口的年饭;多与父母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医院检查身体,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能让老人们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所以,在新春佳节,子女回家与父母团聚,才是送给老人们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最想要的。另一方面,当回家过年成为子女不可承受之重时,做父母的也应该体谅子女的难处,积极响应儿女的亲情召唤,选择进城“漂年”。事实上,不仅在春节可以“漂年”,如今有许多父母过着“老年漂”的生活,进城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既维系了一家三代之间的亲情融合,又省去了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车马劳顿。特别是“漂年”,虽然父母挤春运受累,但这种累很快就被亲人的团聚融解了。可见,带一点土特产进城“漂年”,承载着父母的慈爱和浓郁的乡情,对于一家人来说,虽然身处异乡的城市,却同样找到了回家过年的感觉。给孩子一个孝顺的榜样很多人以为,《孝经》是对孩子讲的,其实不然,为人父母者更应该学。以前讲《弟子规》的时候,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学,这样的效果。回家过年,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放下手头的事情,回家陪伴父母吃顿饭,散散步,哪怕短暂的陪伴,也能让父母幸福万分!因为他们的期望只是长大后的你,能承欢膝下,能幸福安康,这就足够了,亲爱的朋友们,春节将至,请回家过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