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念佛求极乐所以外面境界没有

點上方藍字“知过改过”關注我們!编者按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讲了一个简约而深邃的道理:尘聚成沙,沙聚成石,石聚成山。一天拾一粒米微不足道,一年可积一袋米;一天丢一粒米不见减少,一年可掏空一袋米。我们每天真学一点,真做一点,真改一点,此生一定要信愿念佛求生极乐!

第一节课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所以外面境界没有问题,障碍在自己的念头

学习《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4课

/3/15   英国威尔士兰彼得

成德法师(蔡礼旭老师)

音频学习:

课程全文:

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三集上)

成德法师分享   /3/15   英国威尔士兰彼得 

  成德法师:赵老师、张班长,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弥陀佛。

  我们刚刚一起听了「师赞」,成德想到「劝发菩提心文」里面的教导,「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那我们就不是天地人三才了,我们可能就做出纵欲堕落的行为出来了;若无出世师长,「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我们不解佛法,只有一条路,就是轮回了,只要轮回,问题没有解决。而且黄念老还说道:「三途一堕五千劫。」这句话可不能开玩笑了,这句话我们听到了,我们要自爱了,今生不将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成德也感受到一切因缘都不是偶然,我们八十几个人共聚一堂,都有共同的一个人格特质,不然不会聚在一起,就是有一分道义在,这个义字在。「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大家聚在老人家的教导之下,相聚在老人家这一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之下。我们没有师长的教导,我们不可能不随波逐流。随什么波、逐什么流?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所以三恶道是做什么的?消罪业的;三善道呢?消福报的。老人家这两句法语非常的精辟,三善道就是来把福报花掉了。可是重点是,享福哪有不造业的?别的不说了,光是吃肉,《楞严经》说到了,吃牠半斤还牠八两,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互相酬偿。人生做什么来了?酬业而来,还命债、还钱债、还情债,没完没了。老法师给我们讲清楚了,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非常难得,我们不随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而流转,我们扛起我们对家庭、民族的道义,来承担圣教的弘传,所以才聚在一起了。

而走在这条路上,最重要的,也是老法师提最多次的,老人家在九十三岁,应该是在澳洲净宗学院有说到,他老人家能有一点点成就,那当然是老人家谦虚,说到了,就是念念不忘孝亲尊师。其实看起来好像境界很多、很难,从根本上看,晴天霹雳的事,也只是一个念头的问题而已,转得过来,危机就变转机了,烦恼就变菩提了。佛陀遇到歌利王都不是问题,我们现在还有什么是问题?所以我们也感谢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得这么彻底,我们也感谢师长老人家一生修忍辱,我们遇到的事跟他老人家一比,小巫见大巫,没啥,一转个念就过关了。最重要的是什么念?要止在孝亲尊师上。

  所以我们同仁也很用心设计了我们共同共学七周的课程,我们更有幸邀请到我们王希海老师跟我们一起共学,也聆听他的教导。相信诸位仁者也都有很多宝贵的体悟,刚刚我们赵老师说的,分享一到二点,怕大家感触太多、太激动,一下子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学佛是面对境界要清楚,所以掌握时间也很重要,你掌握不了时间,那是随顺自己的方便,那就很难随顺众生的方便。所以这些都要在境上练,历事练心。

  我们看首先哪一位仁者,你们可以按那个「举手」,我看到了就可以请你们来分享。现在不是修禅定的时候,大家法不要用错了。好,有时候法会用错,这个时候应该「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你不要用成「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个就用错了。来,我们首先请路同学。

  路同学:法师好、大家好。学生刚才听法师在开示的过程当中,当下就有一个圣贤教诲的印证,转念就在一念之间。因为今天上午在写总结、写周记的时候,也写出很多本周当中感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感觉遇到了好几个心念上有冲突的、有障碍的。可是刚刚在听法师讲,讲到就是人生的真相,就是人生在酬业,把这些命债、钱债,还有情债,没完没了的,还掉了、酬掉了就没有了。再来就是效法佛陀,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都能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还有效法师长一生的忍辱。在听法师开示的时候,突然心里面就一下子豁然开朗,感觉心量变大了,那些所谓的烦恼一下子就变少了。

  接下来分享的其中一点就是,听师长「十年因缘」自己体悟比较深的,还有就是也在其中也有一个疑惑向法师请教。就是师长讲到了,在「十年因缘」里面有讲到这个年龄的问题,就是二十岁以前修学是最好修的,二十岁到四十岁就只能用暗示了,然后四十岁以后就暗示也不好用了。学生也是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也是逐渐的在明晰自己的志向,也发心来效法师长、效法祖师大德,希望自己在一生当中能够成就。但是立下志向之后,在这几年近年的修学过程当中感觉进进退退,对自己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要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也很难做到中道上。现在就是感觉到自己今年也是三十四岁了,时间也是很宝贵,自己在听师长讲到师长跟随师公修学的那种境界提升就非常快,有时学生又会陷入到盲目的去随从或者比较,自己一下子就信心方面又不太足,有时候就是很难到了中道上。

  现在向您请教的就是,像现在我们这样的根基,就是想要也能够取得更快的突破和成就,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个年龄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对干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条件的。上一周听王希海老师在此分享说照顾父亲,说自己发了心要让父亲活到八十岁,但是就是这二十几年他是需要条件的,比方说每隔半个小时翻身,还有就是喂餐的时候要很细心,还有就是每天去运动,每个当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这样就是时时念念都用心,在这番用心之下,才让父亲能活到八十岁。

  还有就是许浚,在「医道」里面的许浚也是发了心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生。其实过程当中就是事师柳义泰先生的时候,在过程当中也是有遇到境界,很多次这种应对,也都是具备了很多的条件,最后才有所成就。

  所以说学生也是听课的过程当中感觉这个条件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就是体悟到,其实自己现在对这些课程当中的领悟还是比较粗浅。以上是学生的一些心得,望法师能够加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成德法师:谢谢路同学,我们首先可以感觉到他道心很坚定,然后也能反省,所以他从课程当中,甚至于从刚刚我们这一会,他马上可以反思,马上可以放下心里面的烦恼。所以祖师劝勉我们,「闻教便行,奚待更劝」。闻了好的教诲马上就去做,那这样的人修学不用人家再督促了,不用人家在后面得推他了。老法师说的,任何修学成就的人都是主动的,被动不可能成就。孔子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之何是用现代的话讲「该怎么办?」都没有这种积极主动要去自我突破、要去解决问题的态度,那人家很难帮他。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自弃者天弃。我们真的想成就自己了,这是自助者。我们刚刚说的,不能再轮回了,今生不将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那我们想一想,这个念头起来了,感什么天助?一念遍虚空法界,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天龙八部加持我们。但是这个我们要相信,你不相信就又有障碍了。所以外面境界没有问题,障碍在自己的念头。

  念《净修捷要》,你相信吗?《净修捷要》三十一拜:「一心观礼,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十方护法菩萨,金刚、梵、天、龙、神、圣贤等众。」这一念至诚心能感多少助力来?所以走这条路不要觉得孤独,那是在自己的情见里面会有孤独感,你假如相信佛菩萨同体大悲了,不会有这个念头。「称名时即遇光时,珍重此时莫空过」,你一念佛,阿弥陀佛放光照你,十方诸佛都放光照你。「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多殊胜,「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

  路同学的警觉性很高,挺难得的,他说我都三十四岁了,这个在成德听起来也特别有鞭策的力量,我还虚长了他超过一轮,人家年轻人都觉得年纪太大了,我这个修学都没点消息,我就更要警觉了。「德比于上则知耻」,六祖大师二十四岁就开悟了,就证法身了。所以我们要德比于上,不能找张三、李四,那个不行,我们这么一比,人就没有斗志了,要德比于上。有这个志向了,我要赶紧成就自己,但怎么成就?心要用对,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怎么作佛?释迦牟尼佛开悟就教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能当下放下分别执着,可能放下起心动念我们还做不到,老法师说,先把分别执着不断放淡。放下起心动念了,到极乐世界去见了阿弥陀佛,花开见佛就悟无生了。

  所以当我们很有心要精进,首先你不能急、你不能躁。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谁能提升?不一定是念佛念很多的人能提升,他假如念得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着念着还增长他的分别执着,因为愈念,嘴巴在动,脑子里还在想很多放不下的事。夏莲居老居士特别提醒,轻忽养识,以为在念佛、以为在读经,念头里都在想其他的事情,因为太熟了,经也熟了,在打妄想的时候还能念。所以念佛、读经、听经最重要的要全神贯注,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不能落在相上。所以首先要调伏浮躁之气。我们虽有向上之心,这个向上的心有没有掺杂着浮躁?孔子提醒我们,「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所以在当下用功,放下便是。能提升的人就是能够安住当下,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他的正念一直保持,慢慢慢慢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而且要专注,你刚刚讲到王希海老师照顾他的父亲,他没有分心,他全神贯注。那是王希海老师的缘,我们的缘呢?我们要全神贯注在依教奉行,我们要全神贯注在格致诚正、修齐的功夫。学不躐等,「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这些话可不能挑着修。其实当我们在拣择经典的时候,那已经不是跟圣贤佛菩萨学了,跟自己的好恶在学了。我们挑老人家的教诲,这一句我要,那一句我不要,那也不是跟老和尚学了,那是跟自己的分别执着心在拣择。实在讲,用这样的心,你哪怕挑了老法师的经句,你的理解会正确吗?都是用你这一颗心,你已经在拣择、在分别执着了,哪怕你「哇,师父这一段话讲得太好了」,那你是怎么理解的?

  所以我们这一个时代修学难度,那比起老法师那一个年代难更多,老法师说我们比他难十倍、百倍都不止。可是你不要一听十倍百倍很担心了、很担忧了,那老人家讲这句话不是让我们担忧的,老人家讲这句话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警觉性愈来愈高,让我们更勇猛精进。因为我们发的愿,我们也要真实去面对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但老人家提醒我们,难度是很高,可是有佛法就有办法,这是我们对佛法要有信心。佛陀的智慧是圆满的,哪可能没有办法?连要堕地狱的人,佛都可以马上让他去极乐世界作佛,哪有什么不能解决?

  所以用功的地方还在每一个当下善观己心,放下分别执着,而且要善友为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是当局者,有时候别人是旁观者;再来,有时候我们的团体是当局者,我们一些其他的团队,但是也都是依照老法师教诲的,那人家是旁观者,都要善友为依,互相护念。

  你刚刚提到了王老师、许浚,他们要完成他们的愿望,都要很多条件。那我看我们路同学也是操心的命,性格也是很会操心。所以大家去查查《大藏经》,有没有哪一本《大藏经》说哪个菩萨很有性格?我看可能没有。操心是责任感,在世间法来看是很难得的特质了。但是刚刚路同学也自己讲了,要中道,你不能没责任感,你也不能因为责任感太操心,都不是在中道当中。而我们刚刚讲了,自助者天助,所有的条件也是你自己的心感召来的。你没听出味道,王希海老师你看连钞票都会吹过来在他面前现前,那这个不就是感应吗?你看许浚大夫,他也感到很多善缘,包含那个很会解剖的医生也是他的师父,也帮助他。最重要的是什么?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守好自己的真心,自然会感得很多的助力、因缘过来。

  所以别搞复杂了,修行要愈修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简单到就是护好当下的心念,跟觉正净相应、跟真诚慈悲相应,就对了。最后送你一句话,「只要我们心用对了,佛菩萨安排,自己不操心」。好,谢谢。以上回馈。

  我们接下来请杨同学。

  杨同学:大家好。学生这边上周一个很大的收获,是在这个落实「及时汇报」上落实得不太好,犯了很多错误,有三方面的小点:

  第一个是上周学校这边刚开始进行网上幼儿园相关的各方面工作,缘上是事情略微比平时多了一点,感觉因上还是自己汇报的心不太强,所以给学校我们的老师张老师汇报就不及时;和下面我们同仁,小组里面同仁也没有做到及时汇报;和课室的负责人也没做到。让上面老师比较操心,同仁之间工作也误了很多大课,课室负责人也不知道我们人哪去了,感觉就非常的惭愧。所以后面的时候希望自己,即便平时工作略微多的时候也提起这颗心。这是第一小点。

  第二小点就是,汇报,它一定是先汇报再做事。否则的话,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因缘、缘分它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到很多组织伦理,一旦错过了,那可能会流弊很大。就这个念头上不能放松,一定要是先汇报再做事。

  第三小点,是自己做得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的,就是上课的时候听到咱们同仁们说,我们现在不能总想着向老师要答案,我们在向老师汇报的时候,要抱持一个请教的态度。譬如我们把客观情况和工作汇报了,遇到一个问题,那我们想着提个建设性的建议或者方案。像这周的时候学生就是遇到问题了,然后用老师教的这种至诚感通的方法,拿出「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然后翻一页,找到哪一段,看看自己理解得对不对,也会向同仁之间来交流这个。然后如果解决了,感觉没啥问题了,也会向老师汇报一下,我们是这样解决的,请老师看一下,理解得对不对。这次好像有两件事就是这样给老师汇报了,稍后老师就给回复过来,「可以的,就这样做」。所以当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自己心里面是比较开心,感觉能给老师减轻点负担,关键的是之前这种翻「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自己能够用出来了,心里面略微有些安慰。这是上周关于这个及时汇报。

  第二,就是今天上午在听课程的时候,解决了自己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是正在尝试着办网上一条龙幼儿园,今天就是得到个信息,有个家长发过来信息申请,说可不可以报我们办全日制的三到五周岁这个班?自己接到这个信息的时候,心里面略微有点怕胜任不了,我跟我们小组同仁们说的时候还说,咱们是有这个发心,但是能力上感觉欠缺。刚说完这句话没多久,开始听「十年因缘」分享的第一集,听了一会,里面说到一句话说,「我们做事情能力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这个真心,我们有这个心,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去做就好了」。一听到这的时候,感觉非常的相应,然后问题就解决了。好的,学生的汇报就先进行到这里,感恩大家,请法师和大家能批评指正,谢谢。

  成德法师:谢谢杨同学的分享,首先提到七个及时。我们练太极拳很重要的是要先蹲马步,这个基本功好才能练得有成就。那同样的道理,我们修学,我们要自利利人,那首先这个做人做事的基本功要扎好,这七个及时就是基本功。客观的来讲,七个及时我们做不到,真的跟我们配合事情,我们有可能会添乱。所以好心之外,做人做事要不断提升才行。不懂做人,我们一跟人家配合,让人家生烦恼,伤和气了;不懂做事,乱了章法。所以历事练心练什么?不断练,练好用真心,在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上去服务他人,去提升自己。

当然,难得你也很快的察觉到自己的不足。老法师说发现自己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过失,真修行。所以发现过失不要难过,你用正确的态度,可能你就经一事长一智了。你今天没有发现错误,今天就空过了,一日不知非,就一日安于自是了。所以没有好事坏事,你的心态对了,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而且要经一事长一智,经过这件事了,要期许自己像颜回夫子一样后不再造。这个也是章嘉大师教导的,这叫真忏悔,不贰过。

先汇报再做事很重要,因为先汇报了,可能可以做一个整体的考虑。有时候你很拼命去做了,结果做的方向不对了,到时候还得收拾,那就更复杂。所以面对境界都要有定力,不能太急、不能冲动,也要在事上练定力、练冷静。都得练,修行哪有那么轻轻松松的?黄念老说了,都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一切皆考验,看尔怎么办,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练。」看不懂这件事要启发我什么,那可能没过关,又会有下一件事我们还得要突破这个习气才行。那当然在做事当中,我们不能是传声筒,既然有责任给我们,我们就要担起这个任务、这个本分,不是变传声筒,一定是自己有充分考虑了,然后汇报领导,这样做妥不妥当?

  我们凡事要用第一念来做事情,第一念就是大公无私,就是理智的,就是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真正办事没有很多妄念,过去的懊恼、未来的担忧、现在的犹豫,那个都不对,那都是过去烦恼、现在烦恼、未来烦恼,修行的人在境界当中用正思惟,哪些做人做事的原则跟这一件事相关,我好好思考清楚。你们刚刚说都是翻「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你们也要翻相应的章节,你们真的在办事了,怎么对人、怎么对事、怎么对物?

  你刚刚举到了,一开始人家询问的这个因缘,你可能觉得胜任不了。现在觉得刚刚听经听到了,应该你真心发出来,会有很多支持,好像自己又觉得可以了。但是还是要很冷静,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事不是不能做,是看你怎么做。你一下子「事非宜,勿轻诺」,本来能做的事也会搞得一团乱,所以还是要依照做人做事来处理事情,「苟轻诺,进退错」了。所以「度德量力,审势择人」,这八个字在因缘当中是非常重要要提起来的理智。以上回馈。

  我们接下来请王同学。

  张同学:大家好。学生刚才通过法师对于上一位学长的开示很受益。学生在今天上午的课程中,听到法师一直都讲,就是我们修学要会学、要会听,要成为内行人,学生也是期许自己非常希望能够在修学的道路上成为内行人。因为自己有感悟,就是心不清净。因为法师也提到要从清净心下手,自己的妄念分别执着很多的时候,是会听错师长的教诲,那在指导自己的过程中也会指导错误,而自己有的时候是不知道的。那也非常感恩能够有善友为依,有师长和法师的教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意识到清净心以及恭敬心很重要,放下自己的成见,然后把这一颗真心找到,不相信自己的习气的那些下意识的错误的知见,然后就能够听懂。所以刚刚法师讲第一念,我们经常要用第一念去做事,对学生也是感触很大的。以上学生做此汇报,请法师指导,谢谢。

  成德法师:谢谢张同学的分享。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要赶紧。这个内行,就是起心动念、一言一行要跟经教、要跟师父上人教诲相应。其实《孝经》也是教导我们,「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都是从依教奉行、从持戒开始,因戒就得定了,定就是清净心。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恢复清净心,彻悟大师说的,「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你要修行了,「以净心为要」,要得清净。包含你纵使现在有任务在服务大众,你可不能事愈做心愈烦。我们用烦躁的心去做事,能利益到对方吗?就很难保证。所以练心练心,历事练心,练出清净心,练出慈悲,练出处处替人想,练出「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你事情很多,但是你心不乱,怎么来怎么正思惟、怎么处理它,不然《了凡四训》这句话什么时候练?所以历事练心四个字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练出真心,是心作佛,那这个就真内行了,这个就是会修了。师父常说:「你会么?」这个就是会修了。六根接触六尘,能发现自己的分别执着,进而把它放下,然后提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对了。谢谢张同学。我们接着请王同学。

  王同学:大家好。学生在今天上午「十年因缘」的学习分享有一点点感受,就是法师讲到,师父因为是对国家、民族非常有责任的人,所以他才能够感召好的老师、好的缘分。学生在听到「十年因缘」前面讲到,师长经历了很多苦难,所以他对教育就非常的渴望,也知道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师父就是从苦难当中发的这分愿,才会感召好的老师,才会受益成就。

  学生就想到了在生活当中,能有当下的这种好的因缘,能够接触到正法、接触到经典。因为我们开学典礼开始的时候,就有那篇「源远流长」的那个短片,里面就讲到了经典的来之不易。学生就感受到学生现在捧着的这本经典,是很多很多人付出生命,很多朝代的更替才流传下来,能够到学生的手中。所以当学生今天在中午再去捧着这本经典的时候就觉得太沉了,以前可能就没有真正的对经典生起一分恭敬之心,就觉得可能网络太发达了,然后现在的书籍又来得太容易,印得又非常多,所以就觉得我好像很正常能够得到这本经典。但是经过今天法师的这个分享,就让学生再反观自己,很有福报能够接触到正法,但是有没有在这个因缘当中浪费掉了这个福报?所以就是能够感受到师长他是因为至诚感通,才能得到三位老师的教导。而不是学生所认为的,在这条路上,哪怕弘法护法,是有多高的学历、多少本事,而是真心的去做。

  那就在改习气当中,就当下学生在分享举手的时候,那颗心就很紧张,得失心就起来了,在想我会不会分享得不好?会不会出错?一紧张就点错了。但是当下学生就在想,学生一直在生活当中告诉自己,走弘法护法这条路,不要掉到名闻利养的圈子里面,要看住这颗心,名闻利养能害死人。但是就没有想到,学生没有安住当下,可能举手的这一个心态学生就已经有名利心、有得失心了。可能习气就是这样以小积多,可能小的学生没有观察到,慢慢的就愈来愈严重,就到了傲慢,然后就得失心、名利心会更加的强。

  所以就是法师最后第一节课分享的结尾就是,我们能够收获多少,是在看我们珍惜的程度,对于这个法的珍惜程度。也是期许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把珍惜落实到生活当中,而不是昙花一现,我今天捧着经典了我珍惜,我今天听了师长的法、听了法师的法我珍惜,而是念念在生活当中待人处事珍惜。以上向法师和诸位前辈汇报,请法师和诸位前辈指点。

  成德法师:谢谢王同学。我听她的分享就想到印光祖师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老法师慈悲,怕我们又漏了这句话,他老人家后面再加三句,「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所以印祖说,诚与恭敬乃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绝妙秘诀。你看印祖已经讲到极处了吧,所以修道最重要的真诚、恭敬。诚就感通了,所以感得他三位好老师教导师父上人,感得一路上的护法重要的因缘发展。而这样的真相、这样的感应,会在每一个有真诚恭敬的人的人生体现出来,假如只有师长,那叫偶然,那不叫真理了。所以大家要信佛,不能看了别人很殊胜,变成羡慕了,然后自己没信心了。你看师父表演得这么好,结果我们不善用心,还变烦恼。

  透过像我们看了「伏生」这一个戏剧,我们知道经典不易了,我们又想到玄奘大师取经,「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我们才有佛经可以看,要懂得从因缘之不易去体悟,这样才容易在顺境当中还能够增长道心。逆境磨炼人,顺境淘汰人,逆境一来都知道是挑战、是考验,顺境来不容易提得起这个警觉性。所以顺境要能不忘失菩提心,在顺境当中念师长恩、念本师恩,像大家那么年轻,都是父母护持你们、家人护持你们,要念父母恩、念众生恩、念施主恩,才能在顺境当中提升。

  刚刚妳的一个反观特别重要,要举手心里还是有忐忑,那这个就是得失了,得失就是名闻,「人家会怎么看我?」所以老法师说放下名闻利养,名闻利养的念头很细,人家批评,我们一听了很难受,那个也是好名。生活当中,团体里面有个小东西没有分给我们,我们就有一点不舒服了,那还是有利心。都要在这些细节当中观照,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强者先牵,强者先牵不是只有在临终,其实临终的功夫都是平常练的。平常在境界当中什么念头比较常出现,常被它拉过去?所以老法师说,我们下辈子去哪里,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自己一天当中哪些念头比较强?因为下辈子也是自己的念头变现的。那能从当下去观照,就很可贵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好,谢谢王同学的分享。

滨海海贤学习班念佛堂

视频念佛:

阿弥陀佛圣号声带计数器方便计数(十念法)

音频念佛: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刘素云老师复讲《无量寿经》全集

歡迎轉發,功德無量!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