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点击查看→湖南省湘江书画院理事会名单

  

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抱朴守拙。

  《史记》记载,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请教做人的道理。

  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抱朴守拙。   被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深明此道。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便是他留给世人的警世箴言。01

大巧若拙

  梁启超曾评价曾国藩:“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并非资质卓绝之人,与同一时期的大人物相比,他甚至有些愚笨。

  他考秀才,六次不中;随后又考进士,三次落榜;背书到半夜,小偷都会背了,他还不会。   但因为钝拙,他比别人更能坚持,更肯付出,才得以封侯拜相。   在学习方面,他肯下苦功,不读完这本书,坚决不碰下一本书;不完成当天的计划,就坚决不睡觉。   行兵作战时,亦是用笨方法——结硬寨,打呆仗。   每到一地,先挖战壕,筑高墙,即便在胜算很大的情况下,也从不主动发起攻击,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再徐徐图之。   正如他所言:“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不投机取巧,遇到困难时,也能以“撞”南墙的方式硬闯过去。      小时候的梅兰芳,相貌平平且不聪明,别人一遍就能记住的台词,他要反复记好几遍。   于是,他便利用别人睡觉的时间背台词、走台步,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老师说他眼神不够聚光,他便在家里养鸽子,整天站在一个地方观看鸽子飞行的轨迹,鸽子飞到哪儿,他的眼睛看到哪儿,练就了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   17岁那年,他一曲唱罢,掌声不绝,最终赢得了“寰球第一青衣”的头衔。   苦心人,天不负。只要肯下苦功夫,这世上就没有不成之事。   作家当年明月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苦读两个小时,慢熬15年,终因《明朝那些事》名声大噪。   老子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守拙勤,看似慢,实则是最快的方法。   人这一生,若能在正确的方向上拙到深处,必有奇迹出现。0大辩若讷

  《智囊全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赵匡胤在位期间,南唐派名士徐铉前来朝拜,徐铉博学多闻,口才出众。

  别国前来进贡,宋朝应该派官员监督陪伴,但朝中的大臣都因为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铉而推辞。、   宋太祖得知后宣殿前侍者进入宫中,御笔点了其中一个说:“此人即可。”   徐铉见到宋使,前去攀谈,引经据典,词锋如云,旁观者都惊诧不已,不知道使者将如何回答。   可是,使者一言不发,只是时而点头。   徐铉不知深浅,在使者面上既看不到赞赏的表情,也看不到反对的神色。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徐铉只说得精疲力竭,觉得宋使高深莫测又谦虚谨慎,反而显得自己故意卖弄,于是再也不吭声了。   后来,宋使完成任务,回到宫中,朝臣们才知道,原来宋太祖选的使者根本就大字不识一个。   宋太祖告诉他,无论南唐使臣说什么,仅仅点头就足够了。   有时候,沉默是最好的语言。   曾国藩善荐人才,朝中小半官员由他提拔,但他也有遇到政敌拆台的时候。   左宗棠一向与曾国藩不和,两个人断交后,更是逢人便骂曾国藩。   曾国藩也知晓此事,当别人问他如何回应时,他却戏谑说:“我也骂不过他,随他去吧。”   左宗棠天天骂,自己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引得周围人生厌,而曾国藩却赢得了大度之赞。   《道德经》有言:“善者不言,言者不善。”   争一时口舌之利,不过是浪费时间。03大智若愚   常言道:“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   藏器于身,不显山露水,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周旋有术,处事有方。   曾国藩手握湘军,平复叛乱,身居高位,却同僚不妒,皇室不忌。   皆因其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   攻克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前,湘军打下了关键城市安庆。他上书朝廷,头功让于胡林翼,作战之功让给了绿营将领多隆阿。   三年后,湘军直捣黄龙,拿下南京城,他又让功于湖广总督官文。   《易经》有云:“地道无成,而代有终。”   意思是成事而不专功,功成而不自傲,不露锋芒,大智若愚,方可获得善终。   三国时期的荀攸,深谙此道。他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判若两人。   自受命军师之职以来,他随曹操征战疆场,筹划军机,克敌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曹营中的地位数一数二。   后来,曹操做了魏公,更是任命他为尚书令,可谓受宠至极。   但他不露锋芒,不争高下,参与军机时,机智过人,迭出妙策;对曹操,对同僚时,常以愚钝示人。   反观杨修,虽思维敏捷,甚有才气,但丝毫不看场合,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引得曹操反感,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古书言:“淡泊之士,多为浓妆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花宜半开,酒宜微醉,做人低调收敛,韬光养晦,是一种大智慧。   ▽   《菜根谭》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欲速则不达,骄矜者必败。   不理纷争,深耕自己,匿而不发,如此,方能安身立命。联办单位:长沙芙蓉区美术家协会、《湖南书画》杂志

编辑:璐子 作者:洞见ontong 来源:洞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9.html